很多人都误认为肿瘤就是癌症,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当肿瘤发展到恶性肿瘤是我们可以称之为是癌,那么以下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肿瘤和癌都有哪些区别。
一、什么是肿瘤?
肿瘤是人体中正在发育的或成熟的正常细胞,在某些不良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某部的细胞群,出现的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生成的新生物,在局部形成肿块。但它与正常的组织和细胞不同,不按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规律生长,而变得不受约束和控制,导致了细胞呈现异常的形态、功能和代谢,以致可以破坏正常的组织器官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恶性肿瘤细胞还能向周围浸润蔓延,甚至扩散转移到其他器官组织,继续成倍增生,造成对人体或生命极大的威胁。人体在生长的过程中虽常有肿块形成,但肿块不一定都是肿瘤。因此,必须鉴别肿块的性质,才能做到正确诊断、正确治疗。
二、什么是癌?
医学上把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如发生于鳞状上皮细胞的叫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管、喉、阴茎等处。发生于腺上皮细胞的叫腺癌。多见于胃、肠、乳腺、肝、甲状腺、唾液腺、支气管及子宫体等处。人体的这些器官如有恶性肿瘤生长,则分别称为皮肤癌、胃癌、食管癌、肠癌等。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从转移途径看,癌多经淋巴道转移。
三、什么是癌的转移?
所谓癌的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脱落后,通过各种途径抵达不相连续的部位,并继续生长形成新的同样性质的继发瘤。恶性肿瘤的这种特性,应该称为扩散。扩散应包括浸润和转移,因为转移必先有浸润,所以转移又是浸润的严重后果。恶性肿瘤通过淋巴、血液运行、种植等方式转移。四、癌症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癌症转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一般癌症的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性就越明显,转移发生也越早;
2、被转移器官的特点:癌症一般容易转移到血液供应丰富的器官,如骨骼、肝脏、肺、脑;
3、对原发癌的机械刺激:对恶性肿瘤所形成的癌肿,尤其是对血管丰富的肉瘤做过多的按摩及一 些不必要的检查措施(如穿刺检查)可使癌细胞进入血液系统,有增加转移的危险;
4、机体的状态:病人的一般状况差,或者免疫功能低下,都能够增加癌症转移的机会。
癌细胞为什么会转移?
对癌症患者来说,癌细胞开始在全身扩散(即转移)的那一刻是很令人恐慌的病情转折点。近,科学家对这个谜一般的过程给出了新的解读。
科学家指出,癌症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变异,然后要克服细胞间黏附作用脱离出来,并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成功逃逸后,癌症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在那里它还可能遭到白细胞的攻击。
接下来癌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一个新器官(现被称为“微转移”)。在这里,癌细胞面临着并不友好的环境(称作“微环境”),有些细胞当即死亡,有些分裂数次后死亡,还有一些保持休眠状态,存活的可能仅为数亿分之一。
存活下来的癌细胞能够再生和定植,成为化验中可发现的“肉眼可见转移”。随着转移的发展,它挤走了正常的细胞,破坏了器官的功能,足以致命。
为什么癌细胞会向特定的组织器官转移呢?比如,乳腺癌会转移到脑部、肝脏、骨和肺部,前列腺癌常转移到骨,大肠癌往往转移到肝脏。科学家指出,这是因为靶器官的一些细胞“叛变”,为癌细胞扩散创造了有利的“微环境”,这既涉及组织内的正常细胞,也涉及在体内巡逻的免疫细胞。
例如,有证据表明巨噬细胞这种白细胞可能会帮助癌细胞定植。人们一度认为,在发生癌细胞转移的地方之所以会发现大量巨噬细胞,是因为巨噬细胞在与癌细胞作战。但现在人们认为,这些巨噬细胞在某种程度上帮助癌细胞扩散。据信,还有一些正常细胞能生成令靶器官的细胞结构变得松散的酶,为癌细胞的扩散创造空间。
有些研究者在“微环境”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考察基因组成中哪些差异使有些癌症患者更容易出现癌细胞转移。这项研究可能促成一种简单的血液测试法,通过这种测试可以预测谁更可能发生癌转移,提供量身订制的治疗方案。
病理诊断学与肿瘤诊断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形态、功能变化的一门科学。诊断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对疾病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从而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可靠的形态依据
随着医学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新的检查手段也愈来愈多,如:b超、各种内窥镜、ct、核磁共振以及各种血清免疫、生化检测等,对不同疾病的诊断水平也相应提高。尽管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定疾病的确切诊断,还待依靠诊断病理学,特别是对肿瘤诊断更是如此。
肿瘤诊断是诊断病理学的核心工作,如何做到早期诊断自然是广大医生和患者很关心的问题,也是肿瘤诊断的难点之一。但目前尚没有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大家知道,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而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获得治疗,真正对人们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是恶性肿瘤。
在恶性肿瘤中,由于其组织起源、分化程度、生物学行为不同而又有所异差。有不少恶性肿瘤通过切除和其它治疗方法也是可以治疗的。因此,对于那些“癌症”病人,不能一听说自己患了癌症就是不治之症,悲观失望,甚至产生厌世情绪等错误想法。要知道有些病人不是被所谓的癌症压跨的,而是被沉重的思想负担压跨的。实际上他们患的“癌症”的恶性程度是很低的,是完全可以治疗的。
因此,对待这样的病人,除医生应详细向病人交待病情外,病人自己也应主动向医生咨询,了解该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方法,协助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不要被所谓的“癌症”的帽子压跨,要树立治疗的信心。当然对于那些恶性程度比较高的肿瘤要治疗也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肿瘤的生化、免疫和影象诊断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确定肿瘤的性质,目前仍然主要依赖病理学诊断。肿瘤病理学是外科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常分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部分。
病理学诊断不仅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其预后,而且还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中标准化指标进行分类,以寻求肿瘤诊断和命名的统一,有利于国际交流。主要有组织病理学诊断和细胞病理学诊断。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