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62岁,男性,患有间质瘤低度恶性,饮食还好,发热体质一般,多次介入,怎么治疗呢?
专家回复:传统的间质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虽近在间质瘤病理及基础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新的化疗药物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手术治疗仍是目前取得临床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及原则
由于间质瘤的潜在恶性,对临床怀疑间质瘤均应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行,由于间质瘤往往质地脆,血供丰富,且通过血液及腹膜转移,手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肿瘤破溃及挤压,对肠道间质瘤应先结扎供应和回流血管。术中对可疑病例也不应切取活检,除非肿瘤不能完全医治。
间质瘤一般不宜肿瘤摘除,胃的间质瘤直径 < 3cm的可行局部切除或行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至少3 cm;3~5 cm 宜行楔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切缘距肿瘤至少5 cm ;直径>5 cm的应按胃癌D2 清扫范围手术。小肠间质瘤 因报道的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达7~14%,故主张常规行淋巴清扫,肠段切除至少距肿瘤10 cm。对于直肠间质瘤,特别是下段间质瘤,有时手术处理十分困难,由于术前难以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于直径<3 cm,可考虑尽量保肛;对于直径>5cm或术后复发者,应在术前充分征求患者意愿前提下,在保肛与扩大手术中作出抉择。对于有局部浸润或远端转移的应在可完全医治前提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化疗
传统的化疗间质瘤当作平滑肌肉瘤治疗,常用方案为阿霉素+顺铂(AD方案),临床缓解比例<10%,治疗结果不佳。
伊马替尼(Imatinib)化疗。伊马替尼是c-kit激酶活性抑制剂,已于2000年第一次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不能完全医治手术的病人,也有用于高危间质瘤的报道。应用方法为400~800mg/天,连续12~24个月。据Ⅱ期临床研究PR达63%,SD达20%;Ⅲ期临床研究尚缺乏远期随访报道,但据报道6月的PFS超过70%。伊马替尼用于间质瘤新辅助化疗,也有小样本成功的报道。
愈后
间质瘤总的5年生存的可能为35%,肿瘤完全切除5年生存的可能50~65%,不能切除者生存期<12个月。肿瘤位置、大小、核分裂数和年龄均与预后有关。食道间质瘤预后有效,而小肠间质瘤预后很差。
间质瘤的治疗介绍有哪些呢?间质瘤是一种在过去常常被误诊漏诊的疾病,近十年来才被正确认识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间质瘤的治疗介绍:
作为一类相对罕见的肿瘤,间质瘤在上海的发病的可能约为100万分之23,占到肿瘤的1%到4%。一般的发病年龄在55岁到60岁。 60%到70%的间质瘤发生于胃,20%到30%长在小肠,还有小部分发生于食管、结肠或直肠。
间质瘤并不等同于胃癌或者肠癌。癌是指发生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和容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而间质瘤则发生于的间叶组织,其局部侵袭性并不如癌肿,较少通过淋巴结而是通过血夜转移。
间质瘤的治疗介绍之一,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治疗方式,分子靶向要物也可用于辅助治疗。
间质瘤的治疗介绍之二,手术后容易复发。虽然低风险级别的间质瘤经完整切除后有较高的5年生存的可能,但随着风险级别的增加,其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高达40%到90%,一旦复发转移,生存时间仅为10到20个月,绝大多数患者复发于首次切除的两年内,有些甚至会在10年后复发。
间质瘤的治疗介绍之三,早期诊断不易。由于症状不明显又缺乏特异性,间质瘤往往难以早期发现,尤其是直径小于两厘米的肿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常见的早期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出血、腹痛、腹块、贫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在肿瘤普查、体检或其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得了此病。
影像学检查对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纤维内镜、内镜超声、B超和CT等。
以上就是间质瘤的治疗介绍一些介绍了,同时特别提醒,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包括呕血、便血或黑便等症状,以及腹部发现包块、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或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贫血时,都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如果在胃镜检查中没有发现病灶,很好再进行小肠镜检查,以免漏诊。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北京很好的骨血管瘤医院 下一篇:北京很好的脂肪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