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对于绒毛膜癌的有效诊断要从组织学诊断、症状诊断和转移病症诊断三方面进行。疑有脑转移时,可作CT、B超检查,可显示转移灶,但病灶小时,不一定能明确诊断,可作脑脊液与血浆的hCG测定,脑脊液与血浆hCG水平比超标时,则示有hCG直接泌入脑脊液,即可诊断为脑转移。
1、组织学诊断
有组织学检查者,以组织学诊断为准。绒癌在组织学检查时仅见大量滋养细胞及出血坏死,若见到绒毛,则可排除绒癌的诊断。
2、症状诊断
无组织学检查者,凡流产、分娩、宫外孕以后出现症状或转移灶,并有hCG升高,可诊断为绒癌。葡萄胎清宫后间隔一年以上发生的,亦诊断为绒癌。
3、转移病症诊断
疑有脑转移时,可作CT、B超检查,可显示转移灶,但病灶小时,不一定能明确诊断,可作脑脊液与血浆的hCG测定,脑脊液hCG水平:血浆hCG水平>1:60,则示有hCG直接泌入脑脊液,即可诊断为脑转移。
女性所患的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就可通过血道转移至全身,破坏组织及器官,引起出血坏死。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肺、阴道、脑及肝。妊娠绒癌50%继发于葡萄胎(多在胎块清除后1年以上),发生于流产或足月分娩后各占25%,少数发生于异位妊娠后。
1.临床特点凡流产、分娩、异位妊娠后出现症状或转移灶,并有hcg升高,可诊断为绒癌。葡萄胎流产后1年以上发病者,临床可诊断为绒癌;半年至1年内发病则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均有可能,需经组织学检查鉴别。
2.hcg测定是诊断绒癌的很重要手段。一般β-hcg降至正常值在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后分别约需30日和19日,足月妊娠分娩后为12日,异位妊娠为8-9日。若超过上述时间,hcg仍持续在高值并有上升,结合临床情况,绒癌诊断可以确定。若临床疑有脑转移,可作腰穿测定脑脊液hcg。由于β-hcg不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当血清与脑脊液β-hcg值人数在20:1以下时,应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3.影像学诊断b型超声用以诊断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内病灶外,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可反映绒癌所致的低阻抗血流丰富信号,故能进一步提高子宫绒癌诊断的正确性。x线胸片作为肺转移的常规检查,ct用以诊断普通x线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肺部病灶。mri主要用于诊断脑转移。
4.组织学诊断检标本中,若仅见大片分化不良的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以及出血坏死,而未见绒毛结构,即可诊断为绒癌。
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尤其是侵蚀性葡萄胎,化疗几乎已完全替代了手术,但手术治疗在控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切除残存或耐y.ao病灶方面仍占重要地位。
【临床分期】
Ⅰ期:病变局限于子宫(无转移)
Ⅱ期:病变转移至宫旁、附件(近处转移)
Ⅱa:病变转移局限于宫旁、附近
Ⅱb:病变转移至阴道
Ⅲ期:病变转移至肺(远处转移)
Ⅲa: 肺部球形阴影直径< 3cm,或片状阴影面积不超过一侧肺之半
Ⅲb: 肺部阴影超过上述范围
Ⅳ期:病变转移至肝、脾、肾、肠管等器官(全身转移)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绒毛膜癌要做哪些检查? 下一篇:绒毛膜癌的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