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亦称黑色素癌,是起源于表皮黑色素细胞或色素痣的恶性肿瘤。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较多见于中年和老年,女性稍多于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世界备地的发病的可能每年均低于1~2/10万人口,但澳大利亚的昆士兰邦年发病的可能达16/10万人口。黑种人和亚洲人很少患此病。我图上海地区有资料统计为0.41/10万人口。过去认为本病是恶性程度高、转移快的肿瘤,近年来发现其恶性程度并不象过去所认为的那么高,雀斑样痣黑色素瘤5年存活的可能高达80%~90%。结节型黑色素瘤在转移前接受过治疗的患者,5年存活的可能约50%~60%。
传统医学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特别是晋末医家刘涓子所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及隋朝医家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都详尽地记载了“脱疽”“黑子”的临床表现,与恶性黑色素瘤类似。明代医家所撰的《外科正宗》记载了对本病内外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传统医学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治疗结果稳定,不良反应少;在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恶性黑色素瘤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归属于中医学所说的“黑子”“黑疔”“脱疽”“历疽”等范畴。
中医学对黑色素瘤的认识源远流长,自公元前2世纪成书的《黄帝内经》记载本病以后,历代医家从不同的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许多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治体系。综合诸医家的论述,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机体内外多种致病因素有关。一是热毒: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胆火毒循经而发;二是湿浊:饮酒食甘,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发于肌肤;三是气滞血瘀: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行受阻,凝滞孙络而成;四是正虚: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或房劳过度,损伤肾之真阴真阳;五是外邪侵袭:风、热、暑、湿、燥、火外邪侵袭肌肤久而毒积脏腑,真阴枯灼,终发恶疮。
北京恶性黑色素瘤中医治疗中心是由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成立,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郑伟达教授担任主任的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相结合的专业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机构。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中医靶向治疗黑色素瘤 下一篇:如果得了黑色素瘤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