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本病多发生于皮肤,居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此外,亦多见于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的粘膜处。此病治疗结果不佳,预后较差,死亡人数高,一直被医学界视为棘手难题。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吴焰林教授,在现代医学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运用辨病与辨证、扶正与袪邪相结合的中医整体治疗原则,治疗黑色素瘤取得了可喜的治疗结果。
传统医学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特别是晋末医家刘涓子所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及隋朝医家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都详尽地记载了“脱疽”“黑子”的临床表现,与恶性黑色素瘤类似。明代医家所撰的《外科正宗》记载了对本病内外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传统医学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治疗结果稳定,不良反应少;在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恶性黑色素瘤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归属于中医学所说的“黑子”“黑疔”“脱疽”“历疽”等范畴。
中医学对黑色素瘤的认识源远流长,自公元前2世纪成书的《黄帝内经》记载本病以后,历代医家从不同的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许多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治体系。综合诸医家的论述,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机体内外多种致病因素有关。一是热毒: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胆火毒循经而发;二是湿浊:饮酒食甘,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发于肌肤;三是气滞血瘀: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行受阻,凝滞孙络而成;四是正虚: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或房劳过度,损伤肾之真阴真阳;五是外邪侵袭:风、热、暑、湿、燥、火外邪侵袭肌肤久而毒积脏腑,真阴枯灼,终发恶疮。
中医对黑色素瘤的治疗,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论述很详。以后历代医家,特别是近代医家在大量临床实践中确定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辨治模式,展示了中医药治疗黑色素瘤确能改善症状,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1)药物治疗
1)热毒内蕴证。
主证:黑瘤破溃,合并感染,淋巴结区域转移,或有全身播散,发热烦躁,身痛肢酸,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尿短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或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扶正抑邪。
2)肝肾阴虚证。
主证:黑瘤局部溃烂,疮面污秽,气味恶臭,肿胀疼痛,或发烧盗汗,或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咽干燥,渴不喜饮,纳呆消瘦,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或见紫斑瘀点,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祛毒化结。
3)脾肾阳虚证。
主证:黑瘤破溃,流液清稀,神倦乏力,口淡乏味,纳食低下,喜温热食,食凉胃胀,形寒肢冷,便溏溲清,舌胖色淡或淡紫,舌边齿痕,苔白滑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健脾,扶正抑癌
4)气血两虚证。
主证:恶性黑色素瘤外科切除后,或原发瘤切除而转移灶尚存,或未经手术切除,局部无疼痛,忡瘤未溃,而见神倦乏力,面色苍自,动则气急,心悸怔忡,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补气养血、解毒化瘀。
(2)外治法 功能主治:拔毒燥湿敛疮。拔毒消腐,软坚消瘤,这里不详述。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喉癌晚期能治吗? 下一篇:中医靶向治疗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