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其它肿瘤 > 正文

涎腺癌晚期死前症状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0-12-08 13:46:29 浏览次数: 20

  • 第611次香山科学会议在京召开
  • 肝癌晚期如何治疗
  • 四种骨癌的治疗方法
  • 喉癌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 1
    • 2
    • 3
    • 4

    涎腺癌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提到涎腺癌人们一定会觉得陌生。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对此病的相关介绍。腺癌(adenocarcinoma)为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结构不一,但没有残留的多形性腺瘤的成分。腺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9%,属于涎腺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
    涎腺癌可发生于三对大涎腺及所有小涎腺,有潴留性囊肿及先天性囊肿两种类型,潴留性囊肿很多见,其常发生于舌下腺及小涎腺,其次为腮腺,颌下腺囊肿非常少见,是由于导管缩窄,或肿瘤、牙结石、损伤、寄生虫等造成导管阻塞所致,这种情况是一种间断的阻塞,在没有炎症时,导管的近心端腺泡扩张,形成潴留囊肿。先天性囊肿多见于腮腺,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深部组织内的上皮成分发展而成,发生于小涎腺的潴留囊肿称为粘液腺囊肿,发生于其余涎腺的囊肿则按其发病部位命名,即舌下腺囊肿、颌下腺囊肿及腮腺囊肿。
  涎腺癌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涎腺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一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涎腺癌的发生有关。
  一、涎腺癌的分类及症状
  涎腺癌:包括腮腺癌、颌下腺癌、舌下腺癌和小涎腺癌。
  1、腮腺癌:其中包括低、中度恶性的腺泡细胞癌、分化好的腺癌、粘液表皮样癌和高度恶性的分化差的粘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鳞状上皮癌、腺样囊腺癌和分化差的腺癌。临床表现差别不大,几乎所有患者均因发现耳下或耳前肿块而就诊,生长快慢因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而各异。可伴有局部疼痛、皮肤受侵、面神经麻痹、少数患者肿瘤还可侵犯下颌骨升支、乳突及中耳腔,还有少数肿瘤可侵至颅内,少数可侵至颞下窝及咽旁间隙。腮腺癌主要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2、颌下腺癌:以腺样囊性癌很多见,其次为恶性混合瘤及腺癌,粘液表皮样癌,未分化癌,鳞癌少见。临床以局部疼痛、发现局部肿块多见,常与口底肌群粘连、固定、少数可侵犯颌骨、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的下颌支。颌下腺癌淋巴引流入颈深淋巴结。
  3、舌下腺癌:以腺样囊性癌很为多见,腺癌、粘液表皮样癌及恶性混合瘤少见,临床表现为舌下腺肿块、质地较硬、可伴有疼痛。常侵犯口底肌肉及颌下腺,肿瘤还可侵犯舌及下颌骨、舌神经及颅底。
  4、小涎腺癌:以腺样囊性癌很多见,腺癌和恶性混合瘤次之,另外还有粘液表皮样癌和腺细胞癌。临床症状与发生部位有关,上腭是多发部位,多为偶然发现,可伴有疼痛,上腭发生的可能为39%,见肿块固定,表面粘膜完整,可侵犯硬腭或软腭,还可侵犯牙龈、牙槽骨,甚至向上至颅底。
  二、涎腺癌临床症状:
  1、斑块:口腔白斑和红斑为癌前变,当白斑表面出现不平整、颗粒状、或斑块变厚或溃疡时应怀疑癌变。红斑的癌变比例更高,表现为红斑粘膜上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边界清楚,范围固定,活检常显示原位癌。黑斑常见于唇部和牙龈,当黑斑颜色加深、增厚、出现结节和溃疡时应考虑癌变,口腔鳞癌表现为浅表浸润性斑块,需活检。
  2、溃疡:常见于口腔鳞癌,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基底不平,周围常有肿块,溃疡经久不愈。
  3、肿块:口腔鳞癌形成的肿块较表浅,粘膜上可见到癌组织病变。口腔小唾液腺癌肿位置较深,表面粘膜较完整,色泽正常。颌下腺某些高度恶性肿块,有时表现为迅速增长并伴疼痛的肿块,质地也可为中等,易与炎症混淆,但如果发现颌下区的进行性增大的无疼性肿块,首先要考虑恶性肿瘤。腮腺肿块常为一个或多个卵圆形肿块。
  4、颈淋巴结:口腔癌多先转移至颌下或颈内静脉上淋巴结。如果发现质硬、固定、表面无红肿及疼痛、边界不清的淋巴结,当考虑淋巴结转移。
  三、涎腺癌的症状
  1、涎腺区肿块,早期可为低度恶性表现,即病情缓慢,肿块范围小,活动,颈淋巴结也不能触及,很难与良性肿瘤相鉴别;晚期可分为高度恶性表现:即生长迅速,肿块范围大,不能移动,边界不清,可有疼痛,发生于腮腺者可有面瘫,所属淋巴结可发现继发肿块。
  2、涎腺造影表现为侵蚀性破坏,出现分支导管破坏,碘油外漏等恶性肿瘤表现,ct片可见腺体被边界不清的肿块破坏或挤压移位,造影剂可渗入肿块中。
  涎腺癌早期症状:
   腺癌主要发生在腮腺及腭部小涎腺,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腺癌生长较快,病程较短。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常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甚至固定。晚期可侵及皮肤、肌肉、神经、骨组织,可造成肿瘤表面溃疡、疼痛以及张口困难等症状。发生于腮腺者可与外耳道、颞骨以及下颌骨粘连固定,发生于颌下腺者可与口底、下颌骨固定。
  1、大体形态 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多数无包膜,但不完整。质地为中等硬度,切面呈灰白色。
  2、镜检 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结构不一。有的呈实性团块或小条索状排列,有的可见腺腔形成,有的排列成管状或腺样结构。一般认为具有腺腔样结构者,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较低。小条索及小团块之间的结缔组织多少不定,多者与硬癌相似,间质少而癌细胞多者可称软癌。
  3、生物学特点 腺癌具有高度浸润和破坏性生长特征。腺癌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壁,而出现较多的血行及淋巴转移。
  涎腺癌晚期症状:
  1、癌肿逐渐长大,破坏骨壁,侵入邻近器官出现面部外形改变即为涎腺癌晚期症状。
  (1)向内壁可侵入鼻腔,引起鼻阻、流脓血涕和流泪即为涎腺癌晚期症状。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外侧壁有肿物突出,组织脆易出血,多伴有溃疡及坏死。
  (2)向前壁穿破尖牙窝骨壁致面颊部隆起畸形,皮下可触及境界不清之肿块。
  (3)涎腺癌晚期症状向底壁侵犯牙槽骨,则同侧磨牙或前磨牙疼痛、松动或脱落,局部有肉芽或菜花样组织,同侧硬腭亦可隆起。
  (4)向顶壁侵入眶内,使眼球向上移位,突出,运动受限,复视等。
  (5)涎腺癌晚期症状还表现在向后侵入翼腭窝压迫上颌神经和翼内肌,有神经痛和张口困难。
  2、头痛:癌肿侵犯神经和颅底,引起剧烈头痛。
  另外,涎腺癌晚期可并发累积面神经出现面瘫,破坏腮腺出现涎瘘。
  四、易于涎腺癌混淆的疾病
  1、口腔纤维瘤:口腔纤维瘤起源于纤维结缔组织,好发于牙槽突、颊、腭等部位,肿块较小,呈圆球样突起,边界清楚,质地较硬,表面有正常粘膜覆盖,受磨搽后可溃破感染。为良性病变,但有复发和恶变的可能,以手术为主,确诊需病理。
  2、牙龈瘤:为起源于牙周膜或牙龈部骨膜的结缔组织增生。多有局部刺激,如残根、结石、不良修复体等,常发生于牙龈乳突部、牙齿可被压松动。牙龈瘤可分为三型,纤维型不易出血,质较硬,灰白色,多有蒂;肉芽肿型为粉红色肉芽组织状,易出血,多有蒂;血管型似血管瘤,色红、质软、极易出血。以上三型均无骨质破坏,可有牙周膜增宽,但血管型极大时可破坏牙槽骨壁,治疗以手术为主。
  3、腮腺间叶组织瘤:常见的良性瘤有脂肪瘤、脂肪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等。脂肪瘤扪诊较软,呈分叶状。后二者较硬,但发展缓慢,与皮肤无粘连。
  4、腮腺淋巴结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口腔溃疡,经抗炎治疗能控制、按之疼痛,可活动。
  5、唾液腺囊肿:常发生于小唾液腺,颌下及舌下腺次之,腮腺很少,好发于唇,质软,治疗以手术为主。舌下腺囊肿好发于青少年,依病理确诊。
  6、唾液腺结核:多发生于腮腺,常由腮腺淋巴区侵入腮腺,可见腮腺内结节,患者常有结核中毒现象,需病理证实。
  7、唇部角化棘皮瘤:多见老年男性,初期生长较快,,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停止生长,一般历时数月,多不超过1厘米左右,病理可鉴别。
  8、舌结核性溃疡:好发于舌背,溃疡表浅,边缘不齐不硬,表面不平有灰黄渗出液,经久不愈,可发现肺部有结核病史,抗结核治疗有效,结核抗体阳性,必要时作病检。
  9、扁平苔藓:好发于颊粘膜,女性多见,当于颊粘膜癌相鉴别。
  10、复发性口疮:发生于口腔各处粘膜,初为水疱,可单发或多发,疱破后出现凹型溃疡,较表浅,边缘整齐有红晕,表面有白色渗出物,10天左右可自愈,不留疤痕,常反复发作。
  11、乳头状瘤:可发生于口腔粘膜各个部位,粘膜表面出现2mm~4mm直径小乳头,边缘清楚,基底不硬,手术切除为主。
  12、嗜异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发生于腮腺区的皮下淋巴结及周围软组织,男性多见,20~40岁多发。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表面皮肤骚痒感,粗糙伴色素沉着,触诊有橡胶样感觉,边界不清,无压痛,生长缓慢。生化检查见有轻度白细胞增高,嗜异红细胞显著增高,病理检查为淋巴肉芽肿。该病予后较好,激素治疗有效,放治疗结果果佳。也可发生于上臂、股上段、眼睑、颌颈部等。
  五、涎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涎腺区肿物,早期可类似良性肿物表现,晚期出现生长加速,肿物固定,疼痛,面瘫,区域淋巴结肿大等。
  2、涎腺造影示侵蚀性破坏影像(分支导管破坏,碘油外漏等),CT片可见腺体被边界不清的肿块破坏或挤压移位,造影剂外溢。
  3、辅助检查
  (1)对于临床表现较典型,肿瘤较局限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鉴别诊断较困难,肿物较大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或疑有转移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C”。
  涎腺区肿瘤一般不主张采用活体组织检查,因其部位深在,活检较难取到病变组织,且活检时切开易导致扩散,易发生复发及转移,而且涎腺区肿瘤不管其是良性或恶性皆选手术治疗,所以一般除在术前检查初步确定肿瘤性质外,可在手术时冰冻切片检查确定肿物性质,再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范围,手术后根据肿瘤的性质辅助放疗或化疗,但切勿以后二者作为主要治疗,临床上因此而丧失治疗时机者并不少见。
  六、涎腺癌应该如何预防?
  涎腺癌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涎腺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一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涎腺癌的发生有关。
  因此,涎腺癌的预防在于减少外来刺激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涎腺区肿瘤一般不主张采用活体组织检查,因其部位深在,活检较难取到病变组织,且活检时切开易导致扩散,易发生复发及转移,而且涎腺区肿瘤不管其是良性或恶性皆选手术治疗,所以一般除在术前检查初步确定肿瘤性质外,可在手术时冰冻切片检查确定肿物性质,再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范围。
  由于腺癌呈浸润性生长,故应做广泛扩大切除。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较高,可高达36%~47%,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应行完全医治性或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面神经的处理,不论是否发生面神经瘫痪,为完全切除肿瘤而牺牲面神经是必要的。手术中应配合冰冻组织病理切片,以检查手术边缘是否有残存的肿瘤细胞。
  腺癌对放射线不敏感,不宜单独行放射治疗,但术后做辅助治疗也可能提高治疗结果。晚期不宜行手术者,姑息性放疗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达不到完全医治的目的。术后也可采用辅助性化疗。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