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癌多发生于四十到六十岁之间的中老年男性,或者有包茎或包皮过长的病人。开始表现为硬块或红斑,突起小肿物或经久不愈的溃疡,由于包皮垢掩盖未引起足够重视,以后有血性分泌物自包皮口流出,肿瘤可突出包皮口或穿破包皮呈菜花样,表面坏死,渗出物有恶臭,肿瘤继续发展可侵犯全部阴茎和尿道海绵体。
就诊时常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 容易跟下面的疾病混淆:
1、阴茎结核:多有泌尿生殖系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病理活检有结核杆菌可查。
2、阴茎尖锐湿疣:初起为淡红色小丘疹,渐增大多发,外形呈乳头样或蕈样,或菜花样突起,且易发生糜烂、渗出,增大亦较迅速。临床甚似癌肿,须赖组织活检以鉴别之。
3、阴茎乳头状瘤:本病是阴茎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初起为一小的局部隆起,渐增大呈乳头状,有蒂或无蒂,呈红色或淡红色,质较软,生长缓慢,继发感染者可有恶臭样分泌物,易误为阴茎癌。通过活检可作出鉴别。
4、阴茎角:属一种慢性增殖性疾病。局部突起呈条状、柱状生长,灰褐色或黄色,边缘清楚,或干硬如羊角,或头缩尖锐。虽呈增生性组织改变,但无癌细胞生长,赖病检可资 鉴别。
5、阴茎硬结症:本病多发于阴茎海绵体,以局部纤维结节为主。虽肿块坚韧,境界不清,但较癌变肿块硬度差,增长亦缓慢,且表面光滑,有一定活动性,并很少形成溃疡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与阴茎癌不难鉴别。
阴茎肿瘤在临床上的常见类型包括:
(1)乳头状瘤呈毛状或乳头状,长约1-4mm的灰白色或淡红色的纤毛样物。常为多发性,不规则地排列在阴茎冠状沟部位。多见于青壮年,儿童及老年人少见。
本病靠病理确诊。肿瘤乳头状组织内充满毛细血管网,并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轻度炎性浸润,基底细胞无色素,也无神经末梢。本病需与尖锐湿疣相鉴别,尖锐湿疣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
病理所见乳头表面分布尖刺状物,棘细胞形成细而长的上皮脚及细小分支,结缔组织增生少,有空泡形成。阴茎乳头状瘤需行肿瘤电灼及包皮环切术治疗。
(2)凯腊增殖性红斑。
凯蜡增殖性红斑少见,患者多为壮年。病变多发生于龟头、尿道口及包皮等部位,进展缓慢。可为一个或数个硬结、溃疡,这种溃疡呈明亮圆形隆起周围组织包绕,因瘙痒引起皮炎性癫痕区。诊断主要靠病理检查,镜下可见棘层明显增生,上皮钉增长伸入真皮中及细胞有丝分裂为原位癌病变。
考的松软膏外涂可减轻症状。近年来有报告用1%-5%氟尿嘧啶油膏可以治疗。这种疾病是原位癌,多数人主张应用电凝或放射诊疗理念,晚期可行局部切除手术。
(3)Buschke-Lowenestem瘤 Buschke-Lowenestem瘤又称巨大尖锐湿疣就或癌样乳头状瘤。疣状物病变较大,常侵入龟头、阴茎体和邻近组织,常并发溃疡、感染,局部有压痛。组织学所见疣状物尚属良性。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尖锐湿疣治疗不完全有关。治疗需将病灶完全切除,并定期随访,防止复发。
(4)阴茎角 阴茎角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阴茎良性肿瘤。组织学表现为上皮细胞的广泛肥大和角化,阴茎角多在龟头冠状沟处,系皮肤角质层局限在某一部位异常增生堆积而成,呈枯黄色表面粗糙的角状物,可达数厘米大小。本身无血运、可自行脱落,质硬如骨。它属于阴茎癌前期病变。治疗应早期采用阴茎部分切除术。
(5)粘膜自斑 粘膜白斑是一种发生于外生殖器粘膜的角化过度性白色斑片,属于癌前病变。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粘膜部位的某些慢性剌激,如外阴不洁、包茎、慢性包皮龟头炎等,可引起阴茎粘膜白斑。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睾丸癌能治吗? 下一篇:阴茎癌患者需要接受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