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指的是发生在人口腔部位的恶性肿瘤疾病,所以又被称为“口癌”,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癌。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症等。
有些人反复发生口腔癌,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不断,这种疾癌称为:复发性口癌,由于此病很早是位叫阿弗他的医生报道的,所以也叫“复发性阿弗他口腔癌”。
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3.5%;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4.7%~20.3%,仅次于鼻咽癌,居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亚洲的印度与巴基斯坦等国则高达40%~50%。
一、口腔癌发病原因
口腔癌的发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烟、酒嗜好;
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芘,长期吸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非吸烟者;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主要导致口腔癌,烟头接触唇部区域容易发生唇癌,与长期灼烧有关。酒精因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损害肝脏的抑制免疫而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其发生的可能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比单嗜好烟或酒者高2~3倍。普遍认为吸烟多于1包/日或饮酒超过25克/日者,长达10年之久患口腔癌或口咽癌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吸烟或饮酒者。
2、紫外线;
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户外工作者,特别是农民、渔民或牧民,易患唇癌。
3、慢性刺激;
在口腔中有锐利的牙尖,残根,残冠,牙嵴和不良修复体者,其相应部位经长期慢性刺激后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尤其常见于舌癌和颊癌。有统计表明,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变部位有尖锐的刺激因子。另外,口腔卫生不良者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成为促癌因素。
另外还有化学、营养、机体免疫、遗传等因素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引起口腔癌的原因很多,工作繁忙使得人们的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睡眠不足,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癌的机会就比较高。在应激状况或身体衰弱的情况下,如你在感冒之初或体力、精神上压力过大时,它就会不定期地出现。这可能与人体内分泌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变态反应、局部刺激和微量元素、维生素B1缺乏等有关,不过不用担心,它没有传染性。
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发现口腔癌是会遗传的。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的数据。国外专家对某些家系的疾癌调查报告结果:父母为复发性口腔癌者其子女90%患口腔癌;而父母无口腔癌者,子女只有20%发口腔癌。国内对家族系谱的调查发现:父母患癌的,其子女62.1%患口腔癌;父母一方患口腔癌的,其子女43.2%患癌;父母均无口腔癌的,其子女只有22.8%发口腔癌。由此可见,口腔癌的发生肯定与亲代有关。然而要真正确认复发性口腔癌是一种遗传癌,那还得等到找到致癌基因。
二、口腔癌更青睐女性
从性别上看,口腔溃疡更青睐女性。这与口腔溃疡的发病机理有关。虽然现在引发口腔溃疡的原因还没有一个准确说法,但一般认为,与女性的内分泌有很大关系。一些女性口腔溃疡的发病与月经周期确实有一定关系。往往经前发生口腔溃疡,与此同时,还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症状。
但是,女性口腔溃疡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病情往往好转。这是因为月经前的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的水平降低,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又会升高。
三、口腔癌的前兆
口腔如出现以下五个症状,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1、食物与口腔癌
据有关资料统计,口腔白斑的发生与喜吃烫、辣食物等饮食习惯有关。白斑是一种口腔癌癌前病变,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者。白斑转化为癌,主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有关。因为口腔粘膜白斑的早期症状如口腔粘膜粗糙等并不明显,患者对此不重视,往往不能及时发觉和主动就医,导致口腔癌的发生的可能升高。黏膜白斑、红斑口腔黏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常是一种癌前期病变。中国人白斑患病人数为10.47%。白斑癌变者约为35%,舌是白斑的好发部位,白斑癌变的舌癌在舌癌中可占1.6--23%。癌前病变除黏膜白斑病外,增生性红斑更危险,其恶变比例几乎达到白斑病人的4倍。
因此,喜烫、辣食物者应经常注意自己口腔有无白色的无法祛除的粗糙斑块,若粘膜有粗糙或有异物感或味觉有改变应尽早求医。如有白斑,要经常注意白斑的变化,如白斑周围出现红斑、斑块变硬,甚至有出血、溃疡等现象要特别警惕。
2、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3、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4、功能障碍
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症状虽是口腔癌常见症状,但并不完全以此判断是否患有癌症。因为,口腔炎症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很好到医院及时就诊,早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专家指出:口腔癌之所以难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口腔癌在早期是无痛的
5、疼痛明显
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四、口腔癌的预防措施
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操劳;培养心理调节能力,因为情绪因素不但影响神经系统,而且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和营养障碍、情绪不良、精神紧张,所以应该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
2、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立即漱口的良好习惯,从而减少口腔细菌,防止因食物残渣加重继发感染;
3、要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品,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要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摩擦,少吃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醋、姜、葱、咖喱等;少吃炸鸡腿、炸牛排或其他太粗糙太坚硬的食物。
5、拔掉牙齿的残根、残冠(不能修复的牙),配戴良好的假牙,不刺激组织。
6、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经常刷牙。讲究营养的平衡,力戒烟酒,及时治疗残根,残冠,去除不良刺激。
7、口腔癌的预防措施包括积极参加口腔癌的防癌宣传,了解预防口腔癌的知识,认识口腔癌的危害性。
另外,研究发现:食用Hass鳄梨能防止口腔癌
Ohio州立大学科学家发现,鳄梨中的营养成分能阻止口腔癌发生。
研究者发现Hass鳄梨中提取的物质能杀死或阻碍癌变细胞发育。Hass鳄梨是一种一年生水果,在成熟时其凹凸不平的外皮将由绿色转变为紫黑色。结果发表在在线刊物《癌生物学研究文辑》(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上。
第一作者,Ohio州立大学分子致癌和化学防护项目成员Steven M. D’Ambrosio讨论了水果和蔬菜的抗癌作用。他和医学院的Haiming Ding进行了合作。
D’Ambrosio说:“这是已知的第一例研究鳄梨防止口腔癌的研究。我们认为植物化学物停止了癌变细胞生长,并在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杀死它们。研究主要针对口腔癌,但对其它癌症或许也有意义。这只是初步结果,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D’Ambrosio发现鳄梨中的化学物针对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并增加了反应氧含量,导致癌变细胞死亡。但这些物质对正常细胞无害。
鳄梨中富含有益的抗氧化物和营养素,包括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E、纤维和非饱和脂肪酸。它们不含钠,并且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是一种健康食物。
D’Ambrosio写道:“我们需要确定水果蔬菜中防癌的营养素。一旦确定这些物质的分子机制和作用目标,就可以得到针对特定癌症和个体的营养素诊疗理念。”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