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好发于老年人,其中基底细胞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鳞状细胞癌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一般以51~60岁为发病高峰,40岁以下少见,20岁以下则罕见。
皮肤癌常见有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的症状大致相似。但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多发于头颈、四肢、躯干等部位的皮肤、粘膜及皮肤粘膜交界处,早期即可形成溃疡,生长呈浸润性,浸入深部组织时,常伴有化脓性感染和淋巴结转移。易在色素性干皮病、老年性角化病基础上演变而来。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额面、眼眶、眼睑、鼻侧、耳周围等处,恶性程度较底,生长甚为缓慢,病程超过10~20年者极为常见,初起时多为一增厚的小块,逐渐呈隆起向周围浸润,很少转移。皮肤癌在我国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南方发病的可能比北方高。那么,皮肤癌的早期症状是怎样的呢?
皮肤癌的早期症状多表现为红斑状或略高出皮面的丘疹样皮损,表面常伴有鳞形脱屑或痂皮形成,症状与牛皮癣、湿疹、炎症等良性皮肤病相近。皮肤癌的早期症状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某些具有特征性的征象,如一个发亮的、半透明的丘疹样小结节,表面有渗血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或是疤痕样表面光滑的纤维样斑,无明显毛细血管扩张、溃疡及隆起。或是病灶内有黑色、彼此融合的小点。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生可能与日光曝晒、放射线、砷剂、焦油衍化物等长期刺激有关。烧伤瘢痕、粘膜白斑、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瘘管、盘状红斑狼疮、射线皮炎等皮肤损害亦可继发本病。但很多病人没有明显的诱因。
中医文献中无皮肤癌之名,但古籍中有关于皮肤体表生疣、失荣、赘瘤及翻花疮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云:“翻花疮者,初生如饭粒,其头破则血出,便主恶肉,渐大有根,脓汁出,肉反散如花状”。《医宗金鉴》亦云:“推之不动,坚硬如石,皮色如常,日渐长大,……日久难愈,形气渐衰,肌肉削瘦,愈溃愈硬,色现紫红,腐烂浸淫,渗流血水。疮口开大……形似翻花瘤证。”这些描述与皮肤癌颇为类似。明·薛立斋更言:“翻花疮者,由疮疡溃后肝火血燥生风所致。或疮口胬肉突出如菌,大小不同,或出如蛇头长短不一。治法当滋肝补气,外涂藜芦膏,胬肉自入,须候元气渐复,脓毒将尽涂之有效,不然,虽入而复溃,若误用刀针蚀药、灸火,其势益甚或出血不止,必致寒热呕吐等证,须大补脾胃为善。”对本病之临床表现、病机、治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内外同治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禁忌。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皮肤癌的症状说法不一 下一篇:皮肤癌晚期死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