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脑瘤 > 脑瘤常识 > 正文

脑瘤的分类有哪些?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1-07-21 10:13:14 浏览次数: 20

    颅内肿瘤,即脑瘤实际上是一个包括几十种脑疾病的总称,根据其发病部位,现简述其特征:
    一、额叶肿瘤
    特征是常有精神症状,或有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抽搐,可出现额叶对侧肢体的轻偏瘫、抓握反射、锥体束征,运动性失语与额叶共济失调等症状。
    额叶是肿瘤好发部位,以胶质瘤、脑膜瘤、先天性肿瘤、转移瘤为多见。
    二、颞叶肿瘤
    特征是有颞叶癫痫发作,表现为幻嗅、幻味、继之嘴唇有吸吮动作,肢体抽搐,部分患者可出现对侧肢体的轻偏瘫。
    颞叶以胶质瘤、脑膜瘤多见,尚有先天性肿瘤或转移瘤。
    三、顶叶肿瘤
    特征是出现感觉障碍,包括体形、重量、质地等皮质实体感觉及一般感觉障碍,而且还可有失用症与失读 症,或有视野缺损,或有局限性癫痫。
    顶叶以胶质瘤、脑膜瘤多见。转移瘤也常发生于顶叶。
    四、枕叶肿瘤
    特征:此部位肿瘤少见,一般为顶叶、颞叶胶质瘤浸润至枕叶,也有小脑幕上或枕极的脑膜瘤。
    五、中央区肿瘤
    特征:是以局限性癫痫发病,并有对侧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锥体束征与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以下肢为重,尚有皮质实体感觉与一般感觉减退。
    中央肿瘤以胶质瘤与脑膜瘤常见,也会有转移瘤等。
    六、丘脑与基底节肿瘤
    特征是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无明显症状,首先症状为对侧肢体肌力减退,锥体束症和感觉障碍,少数患者对侧半身肢体出现自发性疼痛,肿瘤影响内束后部时,出现对侧“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与同向偏盲。有时可出现听力减退,影响丘脑后部四叠体时,有双眼上视不能,丘脑下部肿瘤可引起精神和意识障碍、内分泌障碍或尿崩症等。
    该部位以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见。
    七、脑室内肿瘤
    特征是可长期无定位症状,阳性神经征象少,常以颅内压增高发病。
    第三脑室前部肿瘤可出现内分泌障碍、尿崩症、嗜睡、不规则发热等。
    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可出现双眼上视、下视障碍,瞳孔扩大,调节反射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有时出现双侧锥体束征。
    侧脑室肿瘤有眩晕、步态不稳、有时出现球麻痹。
    改变头位时,引起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危象。
    脑室肿瘤包括视管膜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畸胎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脑膜瘤、胶样囊肿等。
    肿瘤呈孤立结节状、囊状,位于脑室内,或从邻近部位生长入脑室内。
    八、鞍区肿瘤
    鞍区肿瘤包括鞍内、鞍上与鞍旁肿瘤。
    鞍内肿瘤的特征是能够引起垂体内分泌障碍、视力减退、双颞侧偏盲、晚期失明。
    鞍上肿瘤的特征为、视力障碍、内分泌功能减退、尿崩症,有时嗜睡及颅内压增高。
    鞍旁肿瘤的特征是能引起一侧视力减退与视野缺损,有时出现颞叶癫痫。
    鞍内肿瘤以垂体瘤多见;鞍上肿瘤有颅咽管瘤、脑膜瘤、上皮样囊肿等;鞍旁肿瘤有脑膜瘤,三叉神经纤维瘤,脊索瘤、血管性肿瘤及鼻咽癌颅底侵入等。
    颅前窝、颅中窝交界肿瘤
    特征是一侧或双侧视力减退,有时出现精神障碍、颅内压增高与颞叶癫痫、侵入眶上裂者,可有单侧眼球突出,眼球活动受限。
    该处肿瘤多见蝶骨嵴与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可同时向颅前窝、颅中窝生长,有时侵入眶上裂。
    十、脑干肿瘤
    特征是依据肿瘤的部位与侵犯脑干的范围有所不同。中脑肿瘤能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偏瘫。脑桥肿瘤导致同侧面部麻木、面瘫、耳鸣、听力减退、眩晕与对侧偏瘫。延髓肿瘤出现呛咳、声嘶、吞咽困难与对侧偏瘫。以上均称为交叉麻痹,是诊断脑干肿瘤的依据。还常见水平性与垂直性眼球震颤,而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晚。
    脑干肿瘤以胶质瘤常见,尚可有血管性肿瘤
    十一、小脑肿瘤
    特征是眼球震颤,小脑共济失调,这是发生在小脑半球肿瘤的临床表现,其性质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尚有脑膜瘤、血管网状细胞瘤等。
若肿瘤发生在小脑蚓体部为,会引起躯干性共济失调、枕部头痛与颅内压增高征象。视乳头水肿明显,常有出血。
    小脑半球肿瘤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尚有脑膜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小脑蚓体部位肿瘤多为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十二、小脑脑桥角肿瘤
    特征是患侧耳鸣、听力减退、面部麻木、面肌抽搐、眼球呈水平或震颤状,共济失调等。
    该部位以听神经瘤多见,上皮样囊肿与脑膜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小脑前外侧胶质瘤、血管网状细胞瘤也时有发生。
    十三、斜坡肿瘤
    此肿瘤较少见,其特征是一侧或两侧多发生脑神经损害症状,伴以一侧或两侧肢体不同程度肌力减退、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明显。
    十四、小脑幕裂孔区肿瘤
    特征是受肿瘤压迫部位的脑神经障碍,对侧肢体轻偏瘫、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征象。
    该处以小脑幕脑膜瘤、三叉神经纤维瘤、上皮样囊肿多见,尚有血管性肿瘤,软骨瘤等。
    十五、枕骨大孔区肿瘤
    特征是颈部疼痛,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与感觉障碍,或同时有部分脑神经损害,声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该处常有枕骨大孔缘的脑膜瘤、由蚓部、小脑半球、第四脑室内椎管生长的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延髓胶质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先天性肿瘤及由脊髓上段向颅内生长得脊膜瘤、神经纤维瘤、胶质瘤、脂肪瘤等。
    十六、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发病的可能高,占颅内肿瘤的40-50%,其中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室管膜瘤、成髓细胞瘤,松果体瘤、脉络膜乳头状瘤、胶样囊肿等。多数神经胶质瘤系浸润生长,但也有呈结节状,或两者并存,尚有囊性变者。特征是肿瘤压迫脑组织或脑神经,出现相应的肢体功能障碍,视力障碍,共济和内分泌失调与颅内压增高征象。
    十七、脑膜瘤
    脑膜瘤为很多见的一类颅内良性肿瘤,约占脑瘤的15%,一半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镰、大脑凹面、蝶骨嵴、外侧裂、嗅沟、鞍结节、小脑幕、小脑脑桥角。尚可见于三叉神经、小脑凹面、脑室内、斜坡与枕大孔区。
    肿瘤在形态上有球形及扁平形,生长缓慢,但可以长至巨大。少数有囊性变。多为缓慢发病,病程较长。
    主要临床特征是癫痫、偏瘫、颅内压增高及受累脑神经功能缺失等。脑膜瘤恶性变者约占1%。
    十八、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的共同特征是额颞头痛、垂体内分泌障碍、视力减退与双颞侧偏盲。
   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多为良性,常发于中年。肿瘤大小在1cm一下,局限于蝶内者,称微腺瘤。大于4cm以上者为巨大垂体腺瘤。
    病理上分为:嫌色性腺瘤、嗜酸性腺瘤、嗜碱性腺瘤、混合性腺瘤、垂体腺瘤。
    按内分泌分类为:生长激素腺瘤、泌乳激素腺瘤、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少数情况下瘤内出血,称为垂体卒中,病情会急剧加重。
    十九、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以听神经瘤多见,三叉神经纤维瘤次之,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迷走、副神经纤维瘤等少见。
    1、听神经纤维瘤临床特征:一侧耳鸣、体力减退、面部麻木、面神经周围性瘫痪、共济失调。
    2、三叉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特征是面部感觉减退,或有三叉神经痛,有时引起颅内压增高。
    3、其他神经纤维瘤:其特征为有该神经损害的症状表现。
    二十、先天性肿瘤
    颅内先天性肿瘤包括:颅咽管肿瘤、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 、脊索瘤等。
    1、颅咽管瘤:特征是内分泌功能低下,发育迟缓、闭经、阳萎、视力障碍,有时发生尿崩症,或颅内压增高等。
    2、上皮样囊肿可出现相应的定位及颅内压迫症状。
    3、脊索瘤:多位于鞍区,斜坡等中线部位。可有的局部脑神经损害症状。
    二十一、血管性肿瘤
    颅内血管性肿瘤多见,以血管网状细胞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为主。
    血管网状细胞瘤多见于小脑半球,蚓体及脑干旁,少数位于大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大脑半球,常出现肿瘤相应部位的定位症状。
    二十二、转移瘤与侵入瘤
    特征:
    1、颅内转移瘤常为急性发病,肿瘤可以转移至脑的各个部位,出现相应的定位与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多数来源于肺、消化道、乳腺、子宫、肾脏及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也可有肿瘤切除史。
    2、侵入瘤以鼻咽癌常见,肿瘤由颅底侵入,出现相应的损害脑神经症状。
综合以上临床特征,根据病史及发病年龄、结合CT和磁共振检查、脑血管造影与脑室造影,或病理检查,就可以确诊不同的颅内肿瘤。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