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中医学认为,脑瘤的形成、生长过程是一个机体内邪、正斗争消长的过程。人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统一整体,当机体受到某些内因的影响或外因的侵袭, 致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发生异常,气血阴阳平衡协调关系受到破坏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时,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脑瘤的发生虽十分复杂,但总的来说仍不外内因、外因两方面,而正气虚又起着主导作用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这里说的存,不单指的是有和无,虚不只指的多和少,还应理解为相互之间的平衡,这与现代医学认为脑瘤的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脑瘤肿瘤形成以后,不断耗伤气血,日久因病致虚,更导致正气亏虚,而肿瘤在体内能否控制、恶化、扩散及转移,也决定于邪气与正气斗争的结果。祛邪(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中药祛邪等)是治疗脑瘤的重要方法,能使机体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但祛邪又能加深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如不及时顾护正气,常可使正衰邪更盛,邪盛正益衰,从而助长肿瘤的扩散和发展。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巩固阶段,都必须随时注意扶正培本,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肿瘤复发及扩散的机会。
扶正培本是在中医药学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也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天地人合一的观念、阴阳平衡观念为依据的。扶正培本法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应用补益强壮的方药,而是应该把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稳定,以及增强机体抗癌能力的方法都包含在内。因而中医的“补之、调之、和之、益之”等都属于扶正范畴。总的原则是:“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所以对扶正培本法治疗应全面分析,根据辨证虚实而定。近几十年来,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了扶正培本法对脑瘤的治疗有多方面的作用,概括为:可以改善脑瘤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化疗、放疗的效果,延长生存期;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包括免疫功能在内的机体抗癌机能。
中医药如何防治脑癌转移
转移是恶性肿瘤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是肿瘤患者致死的首要原因,脑癌亦是如此。现代医学除了手术、放化疗等方法外,尚无控制肿瘤转移的特有手段。中医药以其独有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的优势已有所体现,并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及肯定。
临床发现,脑癌患者术后出现转移多在3年之内,若手术不完全,转移出现的时间会更快。因而在这个时期,在治疗原则上,应把控制肿瘤转移作为“重中之重”。对脑癌患者来说,手术无疑是对机体的一次重大的打击,在手术后1年内应侧重在术后调养上做文章。由于手术致机体正气亏虚,使癌瘤“乘虚而入”,而引发肿瘤的转移,所谓“至虚之处,乃容邪之所”。因此,在治疗上,应针对手术所造成的气、血、阴、阳虚损之证,采取益气、养血、补阴、温阳加以纠正,使癌瘤无藏身之所。而对因手术造成的痰、瘀、毒聚的邪实之证,应予化痰解毒、活血化瘀之法加以祛除,使机体不因痰、瘀、毒之邪而造成机体功能失调,引发肿瘤的转移。
放疗为脑癌常用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要有60-70%的脑癌患者接受过放疗。临床上,放疗所引发转移这一现象,被形象地喻为“赶鸭子”。有专家认为:“放疗是1/3烤好,1/3烤跑,1/3没效。”目前,对于放疗促转移的原理考虑是放疗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肿瘤的转移。中医药在放疗过程中,常用养阴生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则配合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放疗同时应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化疗对于脑癌肿瘤有控制作用。但是,在临床上也常常见到由于化疗剂量大、病人体质差等因素,使病人免疫力下降,而促使肿瘤转移加快。因此,在治疗上,应遵循个体化等原则化疗。中医药常采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则伍用化疗。以扶正培本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控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脑肿瘤如何尽早发现? 下一篇:恶性脑瘤早期痊愈的可能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