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转移表现:
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发生远处转移,非霍奇金淋巴瘤更是容易发生全身扩散。常见淋巴瘤的转移部位有:
淋巴瘤的肝脾转移:引起肝脾肿大;
淋巴瘤的胃肠道转移:有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的表现;
淋巴瘤的肺和胸膜转移:淋巴瘤的胸肺转移引起咳嗽、胸腔积液;
淋巴瘤的骨骼转移: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
淋巴瘤的皮肤转移: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
扁桃体和口、鼻、咽部转移: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纽;
淋巴瘤的神经系统转移: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
淋巴瘤的转移范围和程度可通过各种诊断方法检查出来,以便明确分期。淋巴癌转移后的治疗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保护机体,地杀灭肿瘤细胞,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
恶性淋巴瘤大多首先侵犯表浅和 / 或纵隔、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少数可原发于结外器官。 较多的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无痛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的亦陆续发现。淋巴结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期和中期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可互相融合。
纵隔也是好发部位之一,受侵的纵隔淋巴结,可以是单个的淋巴结肿大,也可以是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巨块,外缘呈波浪状,侵犯一侧或双侧纵隔,以后者较多见。
原发性肝恶性淋巴瘤少见。继法侵犯肝脏的并不少见。部分病人可以肝脾肿大为首发症状。为淋巴结以外很长受侵的部位。但这些患者大多无明显的异常。
恶性淋巴瘤约 2% 左右可发生于肺部,表现为肺野内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分叶状阴影,患者自觉症状很少。有的患者可侵犯肺门或纵隔淋巴结,一般很少有上腔静脉压迫征或纵隔肌麻痹,治疗预后也较好。由纵隔侵犯肺部的恶性淋巴瘤多靠近肺门,常常连成一片,可为单侧或双侧性,并常伴有气管旁淋巴结肿大,也易引起压迫症状,其预后不如原发于肺的病例。
小肠恶性淋巴瘤在手术时 50% 以上以有肠系膜淋巴结受侵,如小肠肿块较大,有溃疡、多发,并侵犯淋巴结则预后不佳。恶性淋巴瘤从肠黏膜下层的淋巴滤泡开始,向内侵及黏膜层,向外达肌层。由于黏膜与黏膜肌层有瘤组织侵润,正常黏膜皱襞消失变平坦。肠壁增厚、僵硬,甚至蠕动消失。
淋巴癌转移的治疗
治疗方面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亚型、不同生物学行为、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脏器功能,有计划的、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期地保护机体、地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治疗结果果,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常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中医中药等。手术结合放化疗对恶性淋巴瘤有比较好的治治疗结果果或缓解比例,中医中药则对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抗病能力,减轻机体对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面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怎么预防恶性淋巴瘤的转移?
大量摄入蛋白质等高热能食物、组织器官的反复损伤,引起恶性淋巴瘤,并且使其长大,向全身扩散。大多数恶性肿瘤都可有淋巴结肿大,发生淋巴道转移。因此,淋巴瘤又与恶性肿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预防恶性淋巴瘤及其复发的关键是控制蛋白质等能量食物摄入,预防各种组织、器官的反复损伤。
1、要均衡膳食,正常成人可摄入蛋白质食物总量150~200克/日或摄入蛋白质70克/日,儿童摄入鱼、肉、蛋食物100~150克/日。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适量。多吃各种绿色蔬菜,成人进食绿色蔬菜500克/日,儿童摄入绿色蔬菜200~300克/日。不要经常大量摄入鸡、鸭、鱼、肉、蛋、海鲜、饼干、炒豆(花生、黄豆、蚕豆等)及其他油炸食物。
2、多喝水,成人饮水1500毫升/日,儿童饮水800~1000毫升/日。特别是夏季,在户外工作、活动,一定要足量喝水。
3、淋巴瘤转移患者要适当运动,每天慢跑半小时或散步(做健身操等)2小时左右。
4、儿童要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保证营养物质供给,保持人体热能的平衡,减少肿瘤的发生。
5、淋巴瘤转移患者严格控制蛋白质等高热能食物摄入,多吃绿色蔬菜,有益于控制淋巴瘤的进一步发展。
6、恶性淋巴瘤患者同时要防治淋巴外疾病。如扁桃体、口腔、鼻咽部、甲状腺、胃肠道、骨、肝、胆等器官疾病。
7、不要过度劳累,特别是有胃肠道、骨、肝等疾病者,否则会损伤这些器官,从而刺激淋巴结增生。
8、淋巴瘤转移患者不喝酒,酒的热作用可引起淋巴结疼痛增生。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淋巴癌晚期扩散到肺部还有救吗 下一篇:淋巴癌是怎样扩散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