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淋巴瘤细胞侵犯部位及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既可在淋巴结内,也可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但总的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
(一)局部表现
(1)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和深部淋巴结,其特点是肿大的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性,质硬,多可推动,早期彼此不粘连,晚期则可融合,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浅表淋巴结以颈部为多见,其次为腋下及腹胜沟。深部以纵隔、腹主动脉旁为多见。(2)淋巴结肿大引起局部压迫症状:主要是指深部淋巴结,如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及紫绀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多年38—39C之间,部分病人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2)消瘦:多数病人有体重减轻的表现,在6个月内减少原体重的1/10以上。(3)盗汗:夜间或入睡后出汗。
(三)结外病变
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如肝脾浸润引起肝牌肿大;胃肠道浸润引起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肺和胸膜浸润引起咳嗽、胸腔积液;骨骼浸润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皮肤浸润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扁桃体和口、鼻、咽部浸润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纽;神经系统浸润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患者一旦有上述症状和体征,就应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明确是否患了淋巴瘤。
淋巴瘤的诱发因素可能有那些:
与其他肿瘤一样,其发病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化学因素:空气污染,水源污染,食品污染,室内装修污染等。同时,经常接触化学物质的人也容易发病,特别是接触含苯类物质。
物理因素:即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可见的辐射,电脑、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等。临床发现有一些低龄肿瘤患者中,具有长时间密集上网的经历。
病毒、细菌等感染:目前知道的有EB病毒,艾滋病病毒,幽门螺杆菌等。一些人感染病毒后,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发病,如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得淋巴瘤的几比例就很高。
心理压力:当今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学习,工作,处理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去应对,因此人们普遍压力都很大,而长期下去必然造成一个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淋巴瘤。
饮食的不均衡:现在有很多人微量元素如锌,以及维生素的摄入不足,再加上长期大量的吃白米白面,肉类,而远离了粗粮,蔬菜和水果,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从而导致免疫力低下,也是癌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家族聚集性:我们有时会看到这种现象,一个家庭里有多位亲人发生肿瘤,有的是同一肿瘤,有的是不同的肿瘤,但这也说明,肿瘤确实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这可能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相似有关。因此,肿瘤患者的子女也应提高警惕,定期体检。
淋巴癌的发病比例逐渐上升,应多了解关于淋巴癌的知识,落实预防措施,降低淋巴癌的发病比例,在发现疾病时可以及时得到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