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一类复杂的疾病,由于各种肿瘤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故临床上应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首先要掌握各种癌症时“症”的表现规律,即临床上这种癌症大致能有几种不同的证候类型(辨证分型)以及诸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证型是在疾病过程中患者体内病理生理,生物化学以及病理形态变化的综合反映,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中,这些变化也是不同的。因而证型也是随着病程而变的。据有关资料表明,肾阳虚的主要本质是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神经体液功能减退所致,并与性腺内分泌激素、细胞第二信使功能失调有关。同样,如果把“肾阴虚”、“脾虚证”、“肝血虚”、“心脾两虚”以及肿瘤时常见的各种证型的病理生理及生物化学改变的基础搞清楚,探索这些证型的实质,则将对现代医学作出贡献,也丰富了现代肿瘤临床治疗学.。?
近年来,某些学者们在肿瘤患者证型研究中发现,某些生化指标只与某些证型有关,而与癌症病人的病理类型无关。如血清胃泌素测定表明,在“脾虚证”及气血双亏等虚证时低下,而在气滞血瘀等实证时不降低,甚至在痰湿证时其值升高,而其血中水平与胃癌、肠癌、肺癌、乳癌等病种无关,说明中医证型与其生理生化有密切的关系,也证明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意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抗癌治疗之对症下药(术后并发症) 下一篇:肿瘤辨证论治之气滞血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