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2日,地处北京市朝阳区大柳树的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迎来了医药卫生界众多知名专家和媒体记者,《郑伟达医文集》首发式在这里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来了,世界针灸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雪苔教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教授来了,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章师明教授、冯理达将军和全国政协委员张洁瑜教授、游宏炳教授来了,金世元教授、李俊德秘书长、王昌恩教授、郭维琴教授、何东平总编、刘丛明社长、李平教授等医药界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也来到了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教授特地从上海发来贺信祝首发式圆满成功。贺信中说:“郑伟达先生的抗癌新理论,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及治疗创新,这些都丰富了肿瘤治疗的内容,同时也走出了一条防治肿瘤的新路子,郑伟鸿和郑东海两位专家将郑伟达教授30年的成果和临床经验整理成《郑伟达医文集》可喜可贺。”?
心有多宽,事业之路就有多广?
陈可冀院士从这本书谈到了郑伟达这个人:郑伟达医生是用一生的精力来从事中医治疗肿瘤研究,他研制抗肿瘤药物用于患者,同时辅以心理、饮食治疗及体疗,形成了一个新的治疗体系,我觉得很全面。王雪苔教授说:今天中医药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如果都像伟达教授这样,脚踏实地地去做工作,那么中医就有希望。?
让我们透过这本书了解郑伟达教授其人其事。?
郑伟达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福建闽清。从一个中医世家子弟、一名厂医,到中国农工党党员,中共党员,福州市第九、十届政协委员,福建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再从创办福州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到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郑伟达走过了一条崎岖的道路。回忆当年灯下的挑灯夜读,“程门立雪”式的拜师学艺,研制国家抗癌中药慈丹胶囊(国药准字Z-20063914),很早创办国内很大肿瘤健康网站——中国抗癌在线(www.wd999.com)过程中的种种艰难曲折,郑伟达用这样一句话作了总结:心有多宽,事业之路就有多广。?
郑伟达教授20多年来,发表医学论文100多篇,著有《中医治疗肿瘤的经验》、《疑难杂病中医治验》、《八名方临床应用》、《肿瘤的中医防治》、《养生药膳集萃》、《抗衰益寿妙诀》、《前列腺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新瘟疫论治-谈非典的防治》等著作。其中《养生药膳集萃》获得中华中医学会科普奖。目前除了已经出版的100万字的《郑伟达医文集》,还有多部医学著作正在撰写中。继研制出国家抗癌中药慈丹胶囊之后,双向免疫调节剂参灵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症痛康胶囊和治疗癌性胸腹水的药甘芫逐水胶囊也研制成功,其中慈丹胶囊得到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及知识产权发明专利证书,并获得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郑伟达教授2005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名医”称号,2006年其主持的“慈丹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研究”课题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医药报、人民文学等报刊都曾报道过郑伟达教授的事迹。?
仁心仁术,凝聚成名医之魂
《郑伟达医文集》的编辑出版受到了医学界尤其是中医界众多名老专家的关注和支持,著名医学家吴孟超院士、陈可冀院士、朱良春教授、王雪苔教授、程莘农院士和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张大宁等欣然为本书题字作序。?
本书汇集了郑伟达教授1976年开始行医的30多年来各个时期的临床心得、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收集了《八名方临床应用》、《前列腺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杂病中医治验》、《中医治疗肿瘤经验》、《抗衰益寿妙诀》、《治癌新十论》等医学著作中的精华部分和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80多篇论文,同时还收录了记载郑教授中医抗癌心路历程的《慈丹集》中的部分诗词歌赋以及历史照片300余张。全书分成肿瘤防治、用方心悟、杂证医论、养生抗衰、参政议政、诗词歌赋、名医风采共七个篇章。简要介绍如下。
肿瘤防治篇:中医药防治肿瘤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诊疗理论与诊疗理念。郑伟达教授在继承先贤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主张中西医并重,取长补短,提出了“治癌新十论”,创立了以心疗、药疗、食疗、体疗相结合的以人为本的“抗癌健康四位一体诊疗理念”,该诊疗理念在临床上应用十多年,对减少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复发与转移起到一定治疗作用,对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带瘤生存起到较好作用。2006年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还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联合进行原发肝癌术后抗复发的临床研究,吴孟超院士和郑伟达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并成功申报了国家十五重大科研攻关计划。?
本篇收集了郑伟达教授三十年来从事中医药防治肿瘤方面的理论上的认识与临床经验。
用方心悟篇 中医的生命在于治疗结果,治疗结果则来自精确的辨证和精当的组方遣药。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历代医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过时间检验的治疗结果着著的名方。只有熟谙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灵活应用,才能方证相符,提高临床治疗结果。本篇收集了郑伟达教授对成方的研究应用的体会。?
杂证医论篇 中医之精髓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在于临床,临床水平体现了医者学术与技术水平。郑伟达教授事医以来,博采众长、勤于临床,灵活应用古方、验方、名医经验颇有所获。本篇主要收集了他在杂证诊疗方面的经验。?
养生抗衰篇:中医学自理论形成之始,就把预防疾病,达到形与神俱而尽天年(自然寿命),作为追求的很高目标,十分注重养生抗衰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郑伟达教授继承传统,重视养生保健。积极宣传推广中医养生抗衰理论、方法。本篇收集郑伟达有关养生抗衰方面的演讲稿与经验。?
参政议政篇 郑伟达教授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本篇收集了郑教授历年来的政协提案和向国家卫生部门及领导人建言献策的文章。?
诗词歌赋篇 中医药学内涵丰富,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的众多学科,有些医家常常以诗词歌赋的形式表述自己研究中医药学的成果和临床经验。郑伟达教授禀承传统、博学多才,不仅对中医药有较深的研究,还经常有感而发即兴赋诗填词,曾出版过诗集《慈丹集》。本篇主要收集反映郑伟达教授人生经历的诗词歌赋。?
名医风采篇 郑伟达教授历时30余年成为一位名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一百多家新闻媒体对其医疗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本篇选取了部分媒体对郑教授的报道。?
三项创新,形成多个精彩看点?
学术创新——看点:以人为本、带瘤生存?
早在2004年7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1世纪传统中医药防治肿瘤战略论坛”上,郑伟达教授就提出了 “以人为本、带瘤生存”新的防治肿瘤的学术思想。?
众所周知,肿瘤的治疗在相当长的时间都是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占主导地位,治疗技术在不断提高,治疗药物层出不穷,治疗费用节节攀升,然而治标不治本,斩草未除根。这个“本”就是西医说的造血系统 、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中医指的是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如果三大系统损伤了,脏腑功能没有了,人是无法生存的。
郑伟达教授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渐渐悟出了肿瘤治疗是战略问题,而不仅仅是战术。要改变思想观念,摒弃以往只见肿瘤不见人的以“瘤”为中心的治疗原则,而应以“人”为本,科学抗癌,临床上应以“疗”为主,兼以“治”之。要明确我们治疗的目的是高质量地延长患者的生命,而不是仅仅把肿瘤切除了事。只要把瘤体控制住,不危害人的生存质量,与瘤共存又有何妨??
以人为本、带瘤生存的学术思想得到了以吴阶平院士为首的参会专家的一致认同,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中医、西医专家所接受。?
理论创新——看点:治癌新十论?
《郑伟达医文集》正文开篇就是“治癌新十论”的详细论述。“治癌新十论”是郑伟达教授通过20多年的肿瘤临床研究,结合前人理论精髓总结出来的。其中“两以论”、“中医四大优势论”和“以人为本、带瘤生存论”等均有发人深省的思辨意义,而“四死论”和“四疗论”则是针对肿瘤危害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治癌新十论”是郑伟达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
临床创新——看点:四位一体抗肿瘤复发转移诊疗理念?
在新十论中郑伟达教授总结以往肿瘤患者死因归纳为“四死论”,即“怕死、毒死、冤死、饿死”。针对四死,郑伟达教授又提出了解决方案——“四疗论”,也就是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一直以来临床应用的“伟达慈丹四位一体抗肿瘤复发转移诊疗理念”。?
该诊疗理念以心疗为前提、药疗为核心、食疗为基础、体疗为补充。将药疗、心疗、食疗、体疗贯穿肿瘤治疗全过程,各诊疗理念整体协同、优势互补、整合治疗,是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化,是每一个具体的健康诊疗理念独立性与整体性的完美结合。可以看出“四位一体诊疗理念”是贯彻郑伟达教授“以人为本、带瘤生存”、“治癌新十论”学术理论的临床体现。?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四位一体诊疗理念”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抑制肿瘤发展,该诊疗理念至今已为众多癌症患者延长生命达5年以上。《郑伟达医文集》中也收集了很多这样的临床实例。?
郑伟达教授在首发式上说:继承中医药是我们的历史使命,《郑伟达医文集》作为抛砖引玉之举,目的是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增进百姓健康作贡献。
(王玲玲 黄薇:《健康报》2007年7月11日第5版)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媒体报道--医者天下心 文章传世 下一篇:媒体报道--《郑伟达医文集》在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