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法即解表法,主要是指用辛散轻宣的方药组成适当的方剂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方法。因为外邪侵犯人体,大多始于皮毛,然后由表入里。当邪在皮毛肌表,还没有入里之时,就应采用汗法,使邪从外解,从而控制疾病的转变,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善治者,治皮毛”、“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
汗法的主要作用是驱逐外表的病邪,因此主要适用于表证。此外,由于汗法能调和营卫,使病邪和一部分水分从肌表排出,因此,在某些水肿和疮疡的初期以及痘疹将透未透之时,具有表证特征者,也可以使用汗法。?
病邪在表,由于感受邪气有不同,证有表寒、表热之分;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或素有宿疾,以致内外合邪表里同病。故汗法又分为辛凉解表、辛温解表、扶正解表三法。?
辛凉解表 适用于表热证,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口中渴、咽部红或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辛温解表 适用于表寒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自汗、头痛、鼻塞、肢体痠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代表方剂为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
扶正解表 适用于素体虚弱,复感外邪者。根据不同的病变类型,此法又可分为益气解表、滋阴解表、助阳解表三种具体治法。益气解表法适用于素体气虚、复感外邪者,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胸膈痞满、鼻塞声重、咳嗽有痰、无汗、舌苔白腻、脉浮而沉取无力,或平素反复感冒、多汗、有气虚表现者,代表方剂为人参败毒散。滋阴解表法适用于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者,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有汗亦不多、口渴心烦、舌赤脉数;代表方剂为加减葳蕤汤。助阳解表法适用于素体阳虚,感受外邪,症见热轻寒重、四肢不温、头痛无汗、周身疲乏无力、似睡不睡、脉沉微细,代表方剂为麻黄附子细辛汤。?
应用汗法的应注意发汗适度,取汗应自然,不应急暴,服药后,很好盖薄被取暖,使津津微汗,稍久则手足四末亦有汗,遍身通达,如此则外邪可散。若过汗致汗流如水,既易伤阴,又易伤阳。发汗除根据病情及体质,尚须注意时间环境,寒冬宜发,夏暑宜清,尤其夏季当慎用辛温发汗法。表邪已尽,麻疹已透,疮疡已溃,吐泻失水,热病后津亏,暑热证等,禁用汗法。?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中医治则之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下一篇:中医治疗方法之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