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在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首重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讲的就是预防问题。篇中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以预防体外致病因素侵袭,同时又强调人体内在的预防因素,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内经》中的预防思想,虽然是从体内、体外两方面并提,但是对体内方面更加重视,这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重要特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更明确地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篇所论,又进一步把预防思想扩大而运用到治疗方面去。这种治疗上的预防,也是中医学在预防方面的重要特点之一。下面我们就从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来介绍。?
1.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没有发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中医学在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有关预防疾病的方法。如:?
(1)调养精神情志 人类的思想活动与疾病的产生有很密切的关系。精神情志活动异常,如强烈的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刺激,都足以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发生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疏?五过论》说:“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以上所述,皆为七情内伤所致疾病。由于人体的精神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变动,对于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适应四时气候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也必然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故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六节脏象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素问•至真要大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内经》中,不仅认识到生物和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提出了适应四时气候的具体养生措施,如:“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髮缓行,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矣”(《四气调神大论》)。以上所述,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和摄生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3)加强身体锻炼 加强身体锻炼,是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应用“导引术”、“吐纳术”防治疾病。公元220年以前,华佗有创造了“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生动活泼的姿态(虎的上肢攫扑,鹿的伸展头颈,熊的卧倒匍伏,猿的脚尖蹤跳,以及鸟的展翅飞翔),来锻炼身体,以防止病邪的侵害。此外,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也是古代锻炼身体的方法。以上方法,可以舒和关节,调和气血,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达到强壮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现代所说的气功诊疗理念,是古代养生法之一,对疾病的防治也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一些顽固的慢性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结果。?
(4)注意饮食起居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了饮食起居须要保持一定的规律,才能使身体健康。?
关于饮食和疾病的关系,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梁之变,足生大疔”,《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髮落;此五味之所伤也”。由上可知,生命的持续虽然有赖于饮食物的给养,假使暴饮暴食,没有节制,或偏食,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此外,食入腐败有毒食物,也能戕害身体。如《金匮要略》所说:“秽饭、馊饭、臭鱼,食之皆伤人也”。?
关于起居、劳逸,《素问•本病论》说:“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这些都说明了疲劳过度对身体的害处。汉代名医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由上可知,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增加身体健康,而过度的疲劳不已,却能伤耗行气。
(5)药物预防 在药物防病方面,早在《素问•遗篇•刺法论》中就有“小金丹”预防疫病传染的记载。我国于十六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发明的人痘接种法,用来预防天花,是人工疫法的先驱。此外,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的方法。近年来,运用中草药预防疾病,又得到很大发展。 ?
2.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治疗上的预防措施。凡疾病的传变,一般都是由浅入深,并可由这一脏腑,传至另一脏腑。所以,疾病发生后,则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素问•阴阳应象论》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此后,《金匮要略》依照《内经》既病防变的思想,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传变与防治规律,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总之,邪气侵袭人体,只有及时诊治,才能避免病邪由表传里,步步深入,控制或减少疾病的恶化,收到良好的治治疗结果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