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是长夏的主气。夏秋之交,雨湿较多,所以长夏多湿病。外湿伤人,除与季节有关外,还与工作、生活环境有关。如水上作业,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都可能成为感受湿邪的条件。内湿,湿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骤而生。外湿与内湿虽有不同,但二者往往互相影响。外湿困脾,脾失健运,则生内湿;而内湿停聚、脾不健运,又易招致外湿侵袭。 ?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凡湿邪致病,常见肢体沉重痠困的症状。如头部有湿,清阳不升,则头重而昏。若湿留关节,则滞着不移,沉重难举,所以“湿痹”又名“着痹”。浊,即秽浊,指分泌物、排泄物有秽浊不清的特点。如小便混浊,大便溏泄,痢下脓垢,妇女白带多等,均属于湿浊的病变。?
(2)湿性粘滞 “粘”指粘腻,“滞”指滞着。湿性粘滞,突出表现为病变过程较长,多缠绵难愈,如湿温病等。
(3)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 因为湿与水同类,且具有重浊粘滞的特点,所以湿属阴邪。由于温为阴邪,故易遏制、损伤阳气,尤其是脾阳。脾阳为湿邪所伤,则使水湿不运,发生水肿,泄泻等证。因为湿邪重浊粘滞,所以很易阻碍气机,使阳气不通,升降失常,往往出现胸闷脘痞,恶心呕吐,大便溏滞不爽等症状。?
常见的湿证?
(1)表湿证 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闷,口不渴,舌苔薄白而腻,脉濡缓。?
(2)湿痹(着痹) 肢节痠痛重着,甚则难以转侧或肿、痛有定处,肌肤麻木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中医之病因观六淫(暑) 下一篇:中医之病因观六淫(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