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不仅是中年女性的常发病,近些年年轻女性的发生的可能也有所上升。宫颈癌产生的主因就是病毒传染,即HPV病毒。虽然HPV主要是通过性来传播,但是即使是没有生殖器接触的性行为也有可能会传播HPV,比如说肌肤之间的亲密接触。因此,大家对正确地避孕套是否能效有效地保护我们免得HPV存有疑问。
质疑的人会提出说避孕套并不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但现在这些人不得不承认他们错了,避孕套确实有助于防止HPV侵袭。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的Rachel L Winer, PhD和他的同事们的一个研究发现,性伴侣经常使用并且正确使用避孕套的妇女感染HPV的机比例要降低70%。
Winer提出:“正确有效地使用男用避孕套能够有效地降低生殖器的HPV传播。”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Steiner 和 Cates称:“那些选择性活跃的人群可以欣慰避孕套降低了他们大多数性病感染的机比例。禁欲的人或者是严格婚内性行为的人患性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年轻女性,初次性行为
Winer的团队追踪了82个年龄介于18到22岁之间的女性,这些女性在5年的追踪期期间或者仅仅在追踪期之前进入性活跃阶段。
这些女性都记录着他们所有的性行为。她们同时还必须每4个月进行子宫颈抹片、HPV DNA 测定和妇科检查。
性伴侣低于5%的时间使用避孕套的女性,她们的HPV感染的可能是89每100人年。也就是说,如果100个这样的女性在一年内性活跃,那么她们中的89个就会感染上HPV。而每次性行为ie都使用避孕套的女性,她们的HPV 感染的可能要低于38每100人年。
在控制了这些女性的性伴侣数目及她们的伴侣以往的性伴侣数后,这表明,伴侣经常使用避孕套的女性的HPV感染的可能要降低70%。
Winer和他的同事们说到:“因为HPV是一种可以通过非直接性行为传播的病毒,而且男女之间同房时使用避孕套的方法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所以经常使用避孕套的妇女感染上HPV也是不足为奇的。”
然而,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教育这些刚刚接触性的年轻女性,可以因为她们性伴侣使用避孕套而降低她们的感染的可能。
那么怎样才算是正确、经常地使用避孕套呢?
这意味在每一次性行为之前都要准备一个新的避孕套,无论你打算采取哪种***方式。避孕套应该在阴茎勃起之后使用,避孕套的顶端是预留来储存精液的空间。避孕套外面的润滑剂有助于减少避孕套破裂的危险。在***后趁阴茎还处于勃起状态时必须马上脱除避孕套。
育龄妇女谨防宫颈炎的方法
子宫颈是阴道通向子宫的通道,也是预防阴道内病原菌侵入子宫腔、腹腔的重要防线。但当宫颈被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受病原体感染,从而易发生宫颈炎。
宫颈炎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约占门诊总数的40%~50%。宫颈炎的临床表现与早期宫颈癌极其相似,不易鉴别,且因宫颈癌的发生与宫颈炎有一定关系,故广大妇女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宫颈易被分娩、宫腔操作损伤,当宫颈管黏膜柱状上皮层变薄时,其抗感染能力减弱,故易受病原体感染。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目前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氏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宫颈炎亦日益增多。另外,单纯疱疹病毒也可能与宫颈炎的发生有关。
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完全、病原体隐居于子宫黏膜内形成。也有不显示急性症状,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者。个别病人也有先天性宫颈糜烂者。慢性宫颈炎有宫颈肥大、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黏膜炎及宫颈腺囊肿5种表现。其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如是宫颈癌患者,宫颈糜烂的同时有***后出血的表现。
由于病原体,炎症的范围及程度不同,宫颈炎患者白带的性质、量、颜色及气味也不同。如白带呈乳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并伴有息肉形成时,易有血性白带或***后出血。当炎症波及盆腔时,有腰骶部、下腹部坠胀痛。粘稠脓性分泌物不利于精子穿过宫颈,可造成不孕。一般来讲,宫颈炎患者作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息肉、裂伤、外翻及宫颈腺囊肿表现。
慢性宫颈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须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宫颈癌、宫颈结核等鉴别,同时,还需与淋病、梅毒以及湿疣等鉴别。常规检查如宫颈刮片、宫颈管吸片,必要时作阴道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因宫颈癌的发生与宫颈炎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宫颈炎患者应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尤其是中、重度宫颈糜烂者。对于重度宫颈糜烂的妇女,必要时还应行宫颈多点活检,及时诊断和治疗癌前病变,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防宫颈癌每年一次检查不可少! 下一篇:宫颈癌的早期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