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治疗办法目前并不完善,其中肝癌首次治疗后很容易出现二次复发的现象。早在几年前就有手术切除后用AFP监测可发现亚临床期的肝癌复发,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至今已有多例病人接受复发的再切除,从第一次手术算起,约50%病人生存5年以上。但很理想的还是预防。可惜到现在为止,各种预防措施只能是减少或推迟复发。因此,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是我们在21世纪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为了找到有效预防复发的措施,就需要从实验研究人手,这是一场硬仗。首先要研究的是癌细胞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现已知道,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不同主要在“遗传特性”,也就是基因方面。全世界为此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惜还很少发现和肝癌有特别联系的东西。我们只看到,通常大的肝癌恶性程度要比小的肝癌略高。这也说明癌细胞的遗传特性是在不断变化的。不久前,我们看到肝癌细胞的第8对染色体的短臂缺失可能和肝癌转移有关,说明第8对染色体的短臂可能有“抑癌基因”。
肝癌的术后转移:
首先是癌细胞能够互相不粘起来,而且还能将细胞外的“基质”消化,从而“穿墙而过”;然后进入血管,进入血管后又能抵挡人体卫士的消灭;到达要转移的目的地;这时如果没有血管生成,这个转移病灶还无法长大,于是,癌细胞又施展各种招数,使血管生成;这样转移灶长大,置病人于死地。
现在,科学家已在上面所说的各个环节中找到不少线索。如果能阻断其中的某一个环节,癌细胞的转移可能就会夭折,尤其是阻断血管生成这一环节,则对各种癌都适用。在20世纪的一二十年,人们已设计了多种对策。但病人不能做试验,必须有和肝癌病人十分相似的动物模型。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建成在肝内、肺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极高的裸鼠模型。将这个模型的癌接种到裸鼠的角膜里,这种癌可以诱导出很多新生血管,而低转移模型的癌诱导的新生儿血管很少。
另外,还建成接种在裸鼠肝脏出现肺转移的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以上两个模型都属国际上首例。有了这种模型,就可以用它来试验各种“干预”的措施,包括改变肝癌细胞遗传特性的措施和抑制新生血管的措施。比如,发现内皮抑素有用,如果和化疗药物,如顺铂合用,效果更好。又如,临床常用的干扰素也有预防裸鼠肝癌切除后复发的作用,它的作用也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这些都给临床带来新的希望。
由于肝癌发病多因素、多阶段的特点,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将是渐进的,经济也将成为制约其进展的因素。肝癌筛查仍是提高肝癌预后的重要一环,筛查的运行机制将是“瓶颈”,预期将出现多种早期发现方式的并行。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胸水症状的治疗办法 下一篇:肝癌肝移植预后的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