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全球第六位常见癌症,是全球第3位癌症致死原因.虽然从美国始整体癌症的发生的可能死亡人数都在下降,但全球肝癌的发生的可能和死亡人数却在上升.多数癌症病人就诊时已是晚期,但晚期肝癌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案很少,病人多数前景不好.
近日,卫生部与拜耳医药保健公司在京签署"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疗推广项目",旨在全面推广肝癌诊疗指南,提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推动肝癌规范化诊疗进程,避免单一治疗、过度治疗等问题,为患者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全面提高我国肝癌诊疗的水平.拜耳先灵医药全球总裁安德烈亚斯·菲比格先生说:"我们将凭借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与开发创新诊疗理念,支持中国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疗,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指出:"在中国肝癌是发病的可能高、死亡人数高、治疗费用高的疾病,规范化治疗的推广项目将建立全国很权威、系统性很强的肝癌患者诊疗数据系统,该项目符合中国医改的方向."
中国的肝癌外科手术走在世界的前面,但该病一经发现多是晚期,进展迅速,治疗复杂,经济利益对医疗市场的驱动,城市间发展部平衡,使肝癌治疗极不规范,在放疗、消融、生物、干细胞、靶向治疗面前,病人常常手足无措.中国科学院院长、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教授介绍说:"中国每年新诊断的肝癌患者约30多万列,而且发病的可能仍在不断上升,并且年轻化,亟须对治疗进行规范化,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肝癌患者的治治疗结果果,也可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造福更多的患者."
肝癌治疗中手术切除虽然是治疗诊疗理念,但取得满意治疗结果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肝癌历来是早期发现难,一旦发现,大多是中、晚期.据资料统计:手术切除的可能为5%~25%,术后1年生存的可能仅为30%,且生存质量差.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为主体的介入治疗已取得了确切的治疗结果,被认为是肝癌非手术诊疗理念中的治疗方法,并成为二期手术前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肝动脉插管化疗
肝动脉插管化疗的基本方法是:经皮穿刺,从动脉内插管至靶肿瘤动脉,再通过导管给药,以等于或小于静脉给药的剂量动脉内灌注化疗药.这样可使靶细胞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减少全身的药物总剂量,达到提高治疗结果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化疗药物的治疗结果与肿瘤所在部位药物的有效血浓度及药物与肿瘤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50%来自肝动脉,75%-85%来自门静脉.原发性肿瘤的血液供应90%-95%来自肝动脉,这就为选择性经肝动脉灌注治疗肿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临床上有三种灌注法:
(1)一次冲击性:指在短时间内将药物注入靶动脉,然后拔管结束治疗的方法.特点是操作迅速,并发症少,护理简单,适用于导管保留困难的部位.
(2)动脉阻断化疗:是用阻球囊导管插入靶动脉,然后使球囊膨胀阻断动脉血流,再行化疗药物灌注的方法.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药物浓度和延长药物停滞时间.
(3)长期药物灌注:此法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灌注可为多次连续性.
2.肝动脉栓塞治疗
将某种固体或液体物质通过导管选择性注入肿瘤血管和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供血,抑制肿瘤生长.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此诊疗理念可使肿瘤缩小,并可减轻疼痛等并发症,达到延缓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栓塞剂种类:
(1)长期栓塞剂.明胶海绵:是一种无毒、无抗原性的蛋白胶类物质,是常用的栓塞剂之一.碘油:它经动脉注射后,在正常组织内数天后就消失,而在肿瘤组织内长期滞留,时间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碘油还可和抗癌药物制成乳剂或是混悬剂,作为抗癌药物载体,使药物能以较高浓度长时间停留于肿瘤内缓慢释放,增加药物的抗癌作用.
(2)中药栓塞剂.鸦胆子油:用鸦胆子油制成的静脉乳剂对多种肿瘤有效,其栓塞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凝血系统,引起动脉内广泛血栓形成而达到的.鸦胆子油具有抗癌及动脉栓塞的双重作用.莪术油:莪术油除外作为栓塞剂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能抑制癌细胞核酸合成,导致癌细胞死亡.它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有报告认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肝癌,1、2、3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44%、29%、15%,明显好于其它治疗方法.目前,介入治疗在肿瘤治疗方面应用越来越广,可用于肺癌、卵巢癌、宫颈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