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肝癌的成因,是由正气先虚,而后邪气凑之,导致气滞血瘀,聚痰蕴毒,相互搏结而成。故在治疗中,早期宜攻中寓补;中期宜攻补兼施;晚期宜补中寓攻,但也不能强求分期。总之,因人、因病灵活应用,方可克敌致胜。所用药物,不论补泻消散,尽量选用具有抗癌作用之品,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一、辨虚扶正以抗癌“养正则积自消”,可见扶正法在肿瘤治疗中的重大意义。而扶正首先应辨明气血阴阳亏损,以便“损者益之,虚者补之”,调和阴阳,生化气血,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自身的抗癌作用。每当发现肝脏癌变,大多已属中、晚期,所以更宜峻补,扶正以祛邪。气虚症见神倦懒动,语声低怯,头晕自汗,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脉虚。宜选用: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
血虚症见头晕乏力,心悸少寐,爪甲无华,舌淡失荣,脉细。常选用:当归、川芎、白芍、地黄、丹参等。
阴虚症见午后发热,虚烦少寐,盗汗遗精,头晕目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剥苔,脉细数。可选用:天冬、麦冬、沙参、玉竹、女贞、旱莲草、龟板等。
阳虚症见形寒肢冷,面色惨淡,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苔滑白,脉沉迟。当选用:肉桂、仙灵脾、补骨脂、鹿角片、五加皮、韭菜子等。
二、辨证祛邪以制癌肝癌治疗中,祛邪的目的,在于化积,包括:行气散结,活血消肿,化痰软坚,清热解毒等法。《内经》有“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论点,俾邪去则正自安。
气滞症见脘腹胀满或攻痛,嗳气矢气则舒,舌苔薄白或微腻,脉弦。宜选用:木香、乌药、香附、小茴香、枳壳、八月扎、郁金、莪术等。
血瘀症见痛有定处,按之有块,压之更痛,或痛如针刺,逢夜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应选用: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延胡索、大黄、川田七、石见穿、蜂房、蟾皮、壁虎、丹皮、柞木、虎杖、天葵子、鬼箭羽、姜黄等。 湿痰症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肢肿腹大,苔腻或黄,脉濡或缓滑。可选用:厚朴、枳壳、猪苓、茯苓、土茯苓、车前草、薏苡仁、生半夏、菖蒲、鲜南星、瓜萎、三、辨病选药以治癌因肿瘤的发病部位和性质有所不同,根据肝癌的特殊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如莪术、石见穿、虎杖、生鳖甲、龟板、八月扎、猫人参、风尾草、夏枯草、龙胆草、郁金、生姜、铁树叶、熊胆、牛黄等,其中以生鳖甲、鹿角片、八月扎、石见穿、白花蛇舌草、虎杖、猫人参等为主选药物,所谓“治病必求其本”。
肿瘤一证,实为难治之疾,除中西医采用各种治法之外,还应用辅助诊疗理念。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的检查有哪些手段? 下一篇:肝癌的诊断依靠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