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超对早期肝癌的检查
对于B超检查肝癌,我想大家的了解并不深,专家指出:B超检查就像一个雷达,能探测到肝脏和腹腔内其他脏器的很多疾病。除能诊断肝胆系统疾病中的乙肝外,还包括脂肪肝、肝硬化、肝脏肿瘤等。B超可发现肝上结节或0.8厘米的早期肝癌。
如果不定期做B超复查,肝硬化和肝癌病变是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的。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在用药期间,一定要定期复查。复查包括三个重要内容,即病毒是否仍在复制,是否有生化指标的升高,影像学检查是否提示有肝脏病变。
具体说来就是,用药3~6个月,要做一次全面检查。即3个月做一次乙肝两对半、DNA、肝功能的检查,看病毒指数和转氨酶是否仍在升高;每半年做一次彩超检查,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等有无改变。一旦有改变,须做甲胎蛋白的筛查,以防肝癌的发生。
早期肝癌检查即使患者没什么症状,甚至肝功能正常,病情仍可能在持续进展,如不定期B超检查,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这种病情的转化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一般来说,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遏制乙型肝炎病毒,减轻肝脏的炎症,预防肝硬化和肝癌。但是少数患者还是会出现病情的进展。比如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患者,一旦产生耐药性,肝功能反弹后可能加快肝硬化的脚步。这就需要做包括B超在内的定期复查,及早发现抗病毒治疗的失败或无效。
肝部异常结节,可能就是肝硬化所致。在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常见的病因,一旦发生肝硬化,病情就不可逆转。病人会逐渐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反复住院,不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也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早期肝癌检查确诊患者,应用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推出的中西医结合双靶向治疗方法,5年生存的可能高达70%;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的可能只有40%。做B超可尽早发现微小肝肿瘤即发现早期肝癌,有助于及早干预治疗。
二、B超检查肝癌的内容
(1)包膜 直径<3cm的肝癌结节常常包膜完整。包膜由纤维组织组成,其声阻抗较周围肝组织及癌肿均高,因此形成界面反射,在二维声像图上可显示一圈细薄的低回声膜包围整个癌肿节。包膜的厚度估测<0.5mm。声像图上包膜比较光滑均匀,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现小肝癌膨胀性生长的特点。但声像图上的包膜在结节两侧始终显示中断,此为大界面的回声失落效应。肝癌体积很大时,其包膜一般模糊不清。但也有癌结节直径大于5cm以上时包膜仍然非常完整,此时,其内侧回声多伴声晕表现。
(2)内部回声 癌结节内部回声高低不一,且具多变倾向。除均匀低回声结节以外,其他各种癌结节回声均属不均匀分布。<1cm的肝癌结节,超声检测的检出比例为33%一37%。癌结节按回声的高低分类如下:1、低回声结节 2、高回声结节 3、混合性结节 4、等回声结节 5、结节回声高低与血供的关系。
(3)癌结节的彩色血流 肝癌结节及其周围因血供丰富,而可获得各种有关的血流信息。二次谐波声学造影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组织血流的敏感性高,能准确反映肝癌的血供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识别肝癌结节的流人血管、流出血管及瘤内血管,流人血管可为肝动脉,也可为门静脉。流出血管可为肝静脉,也可为门静脉。瘤内血管表现为树干状、彩点状或彩色镶嵌的"簇状"斑块,在频谱多普勒分析中可为肝动脉、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流。癌结节周围的血流可表现为整圈状或弧形围绕,可用频谱多普勒测出是连续性门脉血流或搏动性动脉血流。
(4)淋巴结转移 1、第一肝门区淋巴结转移 声像图于胆囊颈部、胆总管、门静脉周围显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灶0.5-2cm大小,单个或数个。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可导致胆总管受压,并发黄疸。 2、第二肝门区淋巴结转移 肝脏靠头端、横隔部的淋巴管汇流至下腔静脉的3支肝静脉流人处(第二肝门)的周围淋巴结。此处因位置较深,常不易检出肿大的淋巴结。 3、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周围及胰腺周围的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灶,单个或多个。
三、肝癌在B超影像下的特征表现:
肝边线不规则;肝脏的形态发生改变,膈肌隆起;肝肿大:右叶斜径大于13厘米,或横径大于10厘米,或剑突下左叶厚大于4厘米,其中至少具备1项;反射强度有高反射、低反射或混合型;肝内回声增多,分布不均匀,呈密集光点、光斑或光团;肝内静脉和胆管有受压、移位、或走行中断现象;光团中间可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周围形成暗晕;可伴有脾大,门静脉增租,肝血管内癌栓。
四、B超检查肝癌的优缺点
B超检查肝癌的优缺点之优点如: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有经验的医师可以发现1cm的病灶。提示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如液性或实质性,血管瘤或肝癌。明确肝癌在肝内的具体位置及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有利于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助于了解肝癌在肝内及邻近组织器官的扩散与浸润,如B超确诊门脉瘤栓优于其他定位诊断方法。有助于引导穿刺活检或瘤体内注射治疗。
B超检查肝癌的优缺点之缺点如:存在超声检测盲区,如右膈下(为肺遮盖部分)、左肝外上叶等。受操作者解剖知识、经验及仔细程度的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即通常所说的"彩超",主要用于肝癌的鉴别诊断,如果肝癌通过普通B超已确诊,就没有必要进行彩超检查。
五、B超肝癌检查是否准确
我们大家都知道B超是很初级的检查,主要是便宜实惠,目前一般的手段都是通过B超来检查,也可谓是很常规的检查方法之一,到现在有92%的肝癌患者都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所以如果您是乙肝病人请您一定要定期体检,有人质疑B超的检查是否准确?我院专家提示说B超检查肝癌只是一种普通的方法,不能够做到完全查处肝癌,如果想进一步确诊的话应该做相关的病理检查。
彩超对于各类动静脉瘘可谓有效诊断方法,对于颈动脉体瘤、腹主要脉瘤、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可准确诊断。对于普通B超难以辨别的肝、胆、脾、肾等腹腔内脏器的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在小器官如甲状腺、乳腺、眼球、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彩超也要明显优于普通B超。在妇产科方面,彩超对妇科良恶性肿瘤鉴别及不孕症、胎儿脐带疾病、先心病及胎盘功能的评估,滋养细胞疾病等均有很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肝动脉造影:自1953年Seldinger创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的方法行内脏造影以来,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已成为肝癌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腹腔镜和肝穿刺腹腔镜诊断肝癌曾沿用多年,近年由于肿瘤标记与显象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已趋少用。但对诊断不清,尤其是肝癌可能性较小的对象,仍有一定的价值。
磁共振显象(MRI):与CT相比,其特点在于能获得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图象;对软组织的分辨优于CT;无放射线损害;对良恶性肝内占位,尤其与血管瘤的鉴别可能优于CT。此外,MRI无需增强即可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分支。
超声诊断(Ultrasonography,US):肝癌诊断中很常用很有效的方法。属无创伤定位,价格相对低廉,可重复使用,无放射性损害,敏感度高。但存在难以检测的盲区,受其他肝病背景的影响,也受操作者解剖知识、检验与操作细致与否的影响。超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已达90%以上,它不仅能鉴别肝弥漫性病变和局灶性病变,确定癌肿的大小和范围,显示癌肿与肝内血管和周围脏器的关系,并且能了解是否有肝内外转移,为临床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以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放射性核素显象:放射性核素显象在60和70年代曾经是肝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超声、CT、MRI等显象的问世,核素显象在显示小病灶方面已落后于前者。近年来由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的应用以及应用单克隆抗体作放射免疫显象,其重要性又重新受到重视。
各型PHC都有其不同的声像图特征,但部分PHC常需与某些病变相鉴别,如弥漫型应与肝硬化相鉴别,肝硬化的声像图表现为肝脏缩小,边缘呈锯齿状,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粗大密集、不均,后方回声无衰减,肝内血管变细,门静脉增粗,但透声好。结节型和块状型应与肝血管瘤、未液化的肝脓肿、肝内局部脂肪堆积等疾病相鉴别,PHC多伴肝硬化,故病变区外的肝实质回声光点增粗,较密集,分布欠均匀,且团块周围多见低回声晕,肝内血管受压、绕行或中断等特点,常能明确诊断。如诊断有困难时可定期检查或做彩超、CT、穿刺活检等进一步确诊。
肝癌在初期症状不明显,但是彩超已经大大提高了诊断效比例,如果您想进行进一步的确诊,我们建议您进行以上的相关检查。有病千万不要不当回事,我们争取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肝癌早期没有症状,但是是手术治疗的有效时期,一般早期治疗的患者都有治疗的机会。但是肝癌的早期诊断却一直不是容易。因为受到技术方面的局限,尤其是对肝硬化与肝癌的区分,临床上的误诊情况确实不在少数。彩超的采用,将极大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而很多早期肝癌患者也将会因为治疗的提前,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彩超造影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造影剂的使用,能让肿瘤细胞的活动在超声检查中更为明显,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针对肝癌进行的鉴别诊断 下一篇:肝脏转移性肿瘤怎样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