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在我国是比较多见的肿瘤的一种。肝癌是怎样诊断的呢,包括初期的诊断和中晚期的诊断,要检查哪些呢。为了规范诊断程序和便于非专科医师掌握,有必要制订一个诊断标准。
1、早期肝癌的诊断
早期肝癌多无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赖AFP和超声影像(CT或NMR核磁共振)的检查,特别是注意对年龄在三四十岁以上,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慢性携带者每年至少2次筛查可有效检出早期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争取早期诊断,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2、中晚期肝癌的诊断
年龄较大的慢性肝病患者或肝硬化患者,凡遇有不明原因肝区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乏力、发热、体重减轻或原有的肝脏病的症状加重均应纳入检查范围。肝脏进行性肿大、压痛、质地坚硬和表面有结节隆起为有诊断价值,但此时多已中晚期。
3、检测方法:
●血中AFP检测------AFP是当前诊断肝癌非常特异的指标。
正常人血中可测出微量,小于20ug/l水平。肝癌病人中AFP升高者占70-90%。AFP检查诊断标准:
①AFP大于500ng/ml持续4周;
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③AFP中等水平持续8周。
通常血中AFP水平与肿瘤大小相关,但个体差异较大。若AFP测出升高,不要过于紧张,可以复查,需与医院就诊由医生做出相应的检查及诊断,予以除外其他情况所致的升高。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① 超声检查------与AFP结合是肝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因超声检查以其灵敏度高和对人体无损伤两大特点以及费用低廉而广泛用于临床。
② 腹部CT------能反映肝脏形态,如病灶大小、形态、部位、数目及有无病灶内出血坏死等。从病灶边缘情况可了解其浸润性,门脉血栓等情况。
③ 血管造影检查-------非损伤性方法如超声、CT已发现很多小肝癌,但血管造影在肝癌的诊断中仍占重要位置。对直径小于1-2cm的小肝癌往往有更精确的诊断。
但是此为有创操作,不作为检查治疗。肝癌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不同的病期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亦不相同,所以亦应有一个关于分期的标准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1977年由笔者等提出的一个肝癌诊断及分型分期标准在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上通过,被国内广大医务工作者采用。
近年来,在一些会议或杂志上专家们发表的对诊断标准的主要意见是由于影像诊断的发展,不应再有单纯依赖AFP诊断肝癌的标准,对于AFP阴性的肝癌病例应作其它肝癌标志物检查等。而对于肝癌分期标准的意见则主要是以往的标准中Ⅱ期的跨度过大。描述过简,不利于分别具体情况及应考虑与国际抗癌联盟所颁布的TNM标准接轨等。在1977年的肝癌诊断标准中确曾有一个单纯依靠AFP诊断肝癌的标准,其表述为“AFP>400μg/L,持续4周,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即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这个标准是为了适应当时在大规模的肝癌普查中检出AFP高浓度的病例所设。确实,真正符合上述标准的病例绝大多数为原发性肝癌,不过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活动性肝病就不易排除。而且,肝癌的诊断应包括定性诊断与定位诊断两个部分,即使按上述标准诊断了肝癌,但肝癌不能定位则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局部酒精注射等诊疗理念。诊断的目的是治疗,若不能适应治疗的需要,诊断就不能视为完善。
所以在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上经过大家热烈讨论原则通过了一个新的肝癌诊断标准。此标准第一条是在AFP阳性的基础上加上了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这就符合定性、定位两个方面的要求。当然AFP阳性还需排除假阳性、有占位性病变还需具有肝癌的特征,应该是准确的。第二条阐述了AFP未能达到上述大家公认的标准,不论其增高还是正常,皆应有两种影像诊断或两种肝癌标志物阳性加上一种影像诊断的证据。近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AFP阴性的病例不断增多,这一条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的影像学诊断 下一篇:针对肝癌进行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