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临床经验发现,如果肝癌出现临床表现了,再接受治疗,这些病人的预后是非常差的,五年生存的可能根据统计只有5%-6%左右,如果说在没有出现临床表现通过查体或者普查发现的肝癌,它的五年生存的可能达到30%左右。
如果说这些病人又能得到完全医治性的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了,那么它的生存的可能可以达到66%-76%。从这一点可以说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病人没有出现临床表现,通过我们医院医学的手段发现了病灶,而且这个病灶从体积上说属于比较小的,就是所谓的“小肝癌”。关于小肝癌的定义现在有几种说法,我们国家一般定义五个公分以下叫小肝癌,国际抗癌协会定的标准是在两个公分以上。过去因为检查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发现小肝癌不太容易,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对小肝癌的诊断比以前越来越成为可能。这是在早期发现,在肿瘤比较小的时候。
还有一种早期发现,我们知道中国的肝癌是从肝炎、肝硬化发展过来的,从肝炎、肝硬化发展到肝癌是一个过程,我们通常说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如何转化成肝癌?从病理上发现,首先是病人在肝炎转化为肝硬化的时候有一个肝组织弥漫性的增生,正常的肝组织结构被破坏了,形成结节叫再生结节,这是一个良性结节,如果这个结节再进一步发展,细胞不断增生的话,就发展成发育不良性结节,这种发育不良性结节很容易转变为肝癌,叫做癌前病变。我们通过一些方法发育不良性结节,如果发现已经发展到癌前病变了,及时通过医学手段进行干预来阻断进一步发展成肝癌,也可以达到早期发现的目的。
肝癌的早期发现的措施
体检筛查不能漏
由于早期肝癌基本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通常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大约七成左右没有症状,患者自己很难察觉。因此,专家强调,一定要重视健康体检,40岁以上人群要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肝脏B超和抽血验甲胎蛋白(AFP)。
专家称,对我国约有六成肝癌患者来说,甲胎蛋白是十分实用的检查,可以在症状出现前半年到一年作出肝癌的诊断。因此,对于没有什么症状的早期肝癌来说,通过肝脏B超和验血查甲胎蛋白,能够筛查出大部分“小肝癌”。
并不是说所有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人都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关键是要及时治疗、控制乙型肝炎。
活动进展性的肝脏病变,肝纤维化、肝硬化都是需要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必须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大多数病例,以ALT升高作为治疗的适应症,这项指标不够全面。有少数患者,转氨酶正常,肝脏存在活动性病变,有时B超检查有脾肿大,排除血液病、贫血、疟疾等,要警惕肝脏损伤。可以进一步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肝脏病理损伤严重,同时HBV-DNA阳性,病毒复制活跃,要积极抗病毒治疗。统计数据表明,这类患者中,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晚期肝硬化和肝癌的明显减少。
乙肝携带者和治疗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需要定期检查随访。检测肝功能、肝胆脾B超,HBV-DNA,观察病情变化。高危人群需要筛查肿瘤。高危人群是指,年龄35岁以上,有肝癌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有慢性乙型肝炎,尤其是肝硬化,酗酒者。
B超检查每年2-3次,专家建议3-4个月检查一次。可以同时查甲胎蛋白,动态观察,如果甲胎蛋白升高到正常的3-5倍,尤其持续上升,要高度警惕肝癌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复查肝胆脾彩超,必要时查CT,明确诊断。肝癌早期发现,对提高生存的可能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肝癌也很重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好心态,情绪要稳定,避免暴躁,大怒等不良情绪的影响,经常笑一笑,按时起居,尤其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参加体育运动,不要过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宜。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自愿诊治。要避免劳累过度,严格戒酒,营养要均衡,不要盲目用药。
肝癌的高危人群要警惕
肝癌早期症状通常很隐蔽,许多患者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但出现明显肝癌症状时,一查已是中晚期。乙肝患者(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酗酒、工作压力大、劳累离肝癌就不远了,在以下情况尤其要引起重视:
(1)慢性肝炎病史5年以上;
(2)家族中已有确诊肝癌患者;
(3)长期酗酒者;
(4)长期食用腌腊、烟熏、霉变等食品者;
(5)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工作负荷过重或长期精神压抑者等都是肝癌的高发人群。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预防肝癌! 下一篇:肝癌的饮食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