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的可能较高,根据超声与病理对照研究,肝癌超声图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肝癌形态分型
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两种,原发性肝癌在大体形态上分为三型,即结节型(Nodul-lar type),巨块型(Massive type),及弥漫型(Diffuse tupe)。根据肿瘤生长速度,今年又分为膨胀型、平稳型及迟缓型三种。有的又称快速生长型(培增时间<3月),中速生长型(培增时间3-8月)及缓慢生长型(培增时间>8月)。
(1)结节型 本刑有单个核多个结节之分。结节大小不等,可互相隔开,直径约0.5cm-5.0cm左右,多个结节也可融合成较大结节。肿瘤与非肿瘤间界限清晰,轮廓尚可识别。除肝癌结节外,病人多伴有结节性肝硬变。
(2)巨块型 癌肿体积较大,常见于右侧肝叶。可为单独巨块,其直径在10cm以上。有的则由多个癌肿结节融合而成。在增值巨块型肝癌图像中,较大的肿块图像内可出现大小不同,回声强弱不等,具有一定边界的结节病灶,即在大结节中的小结节征象,又称结中结征(Nodule in nodule sign)。巨大癌块周围常伴有多个小的卫星结节。肝癌轮廓尚可识别,略呈圆球形。此型肿瘤多属于无包膜的膨胀型肿瘤。癌肿中心易坏死、出血、液化,严重时可导致癌块破裂。
(3)弥漫型 此型相对较少见。癌结节呈灰白色,癌肿较小如米粒、绿豆、黄豆大小,弥漫分布于全肝,多伴有肝硬变。肉眼一般不易与肝硬化结节区别。肝内瘤体形态不清晰,边界模糊,肿瘤与非肿瘤界限不清楚,肿瘤轮廓不易识别。肝癌大体分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巨块型和结节型可混在一起。
二、肝癌的回声图像分型
根据回声的强弱和分布,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低回声型(Hypoechoic pattern) 此型常见于小肝癌及转移性肝癌。该型肿块回声比肝实质回声为低,外形略呈圆形。低回声肿块内可有稀疏的细点状回声,其分布均匀,有时肿块远端回声轻度增强。部分低回声肿块边缘清晰,呈纤细的增强光环,后方回声增强不明显,但肿块侧方常伴有声影。
(2)强回声型(Hypoechoic pattern) 此型多见有脂肪性变及部分钙化的肝细胞型肝癌和部分转移性肝癌。巨块型与结节型肝癌中强回声较为常见。其特征为癌肿内部回声明显增强,形成类圆形回声团块,边界欠清。由于肿块内部常伴有脂肪变性、坏死、液化及钙化过程,因此在整体强回声内科有更强的回声斑块和不规则的液性暗区。
(3)等回声型(Isoechoic patten) 此型可见于结节型肝癌。影像特征为癌肿回声与周围肝组织相近似,仅在边缘区见低回声环,依据此特征将肿块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开。
(4)混合型(Mixed echoic patten) 此型可见于巨块型肝癌及大的转移性肝癌。其特点为瘤体内强、弱回声混合镶嵌,分布不均,其中央可见暗区。结合病理组织结构分析,该影像表现乃由于癌组织变性、坏死、出血和纤维隔相互交叉形成所致。
根据肝癌回声特征及发展规律,肿块演变过程大致为:低回声→周边低回声晕圈,内部等回声→强弱混合性回声→巨块型强回声及内部坏死、出血、不规则暗区。
三、肝癌的其他影像特征
(1)肝脏形态改变 一般癌肿位于肝脏中心部位,小的单个早期肝癌,不引起形态及大小改变。中晚期巨块型及结节型肝癌,由于癌肿体积较大,因此常见病变侧肝脏增大,肝脏下缘角增宽。部分弥漫型肝癌,由于膨胀型生长,也可见肝脏增大,但也有缩小者。肿块靠近肝下缘或膈面时,肝包膜及膈面可向外隆起,呈"驼峰"症(Hump sign)。
(2)肝内管道结构改变 肝内巨块型肝癌,特别是膨胀型生长者,由于癌肿发展迅猛,导致对肝内血管及胆道推挤、压迫,使管腔变细、扭曲、移位、结构不清,甚至闭塞。
(3)肝癌边缘影响表现 结节型肝癌(直接<5cm)及转移性肝癌,约有70%在癌肿周围有完全或不完全的环形无回声暗带,称晕圈或环征(Ring sign)。一部分实验研究表明,回声环系来自肿瘤周围包绕的丰富血管网络组成,亦有认为回声环系由于肝脏周围较厚的纤维包膜所致。侧壁声影在直径<1-2cm肿块显影比例较高。侧壁声影的出现是由于肝癌发展过程中,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癌肿周围形成一层结缔组织假包膜,超声束投影到包膜两侧发生折射而产生。
(4)腹水暗区 肝癌晚期,癌肿向腹膜转移或肝癌伴有严重肝硬变,门静脉癌栓致回流受阻时,均可在腹腔内出现液性暗区。少量腹水暗区积聚在肝、肾间隙内。量多时,腹部两侧、肝前均能出现。
(5)门静脉癌栓影像 晚期肝癌大多合并门静脉癌栓,显示门静脉扩张和在门静脉腔内有斑片、团块状、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等回声影像。此为重要图像,它为外科手术提高了判断依据。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病理分类 下一篇:肝癌的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