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每年有约20万人死于肝癌,随着医学科技进步的发展,然而肝癌有效治治疗结果果一直得不到提升,引起肝癌的病因有许多,但归纳起来病因不外乎内因、外因、体质因素三个方面。
1.内因
(1)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包括饮食失宜、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三个方面,饮食不节也是导致疾病发生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在肝癌的发病方面,饮食不节更是其发病主要因素之一。《济生方》说:“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医碥》谓:“好热饮者,多患膈症。”“酒客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外科正宗》云:茧唇“因食煎炒,过餐炙煿,又兼思虑暴急,痰随火行,留注于唇”。《养生方》云:“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以上论述都是认为平素饮食失调失洁,损伤脾胃,从而产生食滞、痰浊等病理改变,导致气血瘀滞,造成了产生肿瘤的基础。
(2)情志不调
精神因素在人体发病中往往起重要作用,情绪不佳也能导致肝癌的发生。关于情志与肝癌的关系古人多有论及,如《灵枢》云:“内伤于忧怒……而积聚成矣。”《外科正宗》认为乳岩(乳腺癌)的病因是:“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大怒未止,辄吃面,即时有此证。”由此可见,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抑郁,必然导致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渐积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2.外因
中医学认为,外邪是所有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肝癌更是如此。《灵枢·百病始生篇》云:“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内经》云:“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著内,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得也,大如鸡卵。”《诸病源候论》日:“积聚者,乃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之气所为也。”又日:“恶核者,内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此风邪夹毒所成。”这里所说的风、寒及风邪毒等都是指外来的致病因素。一旦人体的脏气虚弱、正气不足,这些外因就乘虚入侵人体而致病。
现代医学所理解的引起肝癌的外因还包括了一些致病因子,如病毒感染、烟草及油污致癌物质、环境污染、长期接触有机物质等,均是导致肝癌的外因。
3.体质因素
肝癌的发病与人的体质状况关系十分密切,正气亏虚是肝癌发病的体质基础。《灵枢》认为:“壮人无积,虚人有之。”《医宗必读》强调:“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景岳全书》认为,噫膈之证“少年少见此证,而为中衰耗伤者多有之”。《外科启玄》在论述癌的发生时指出:“四十岁以上,血气亏损,厚昧过多所生,十全一二。”这些都说明了中医认为肝癌的发生与人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特别是年逾四十,正气渐虚,脾肾功能渐弱之人。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不足则正气必然匮乏,不仅无力抵御外邪人侵,而且由于脏腑功能薄弱,还会产生气滞、血瘀、痰浊、郁热等病理因素,内外致病因素结合,即可导致肝癌发生。这一看法与现代医学认为的癌肿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有关的观点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肝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来的风、寒、燥、湿、热等病邪,有七情内伤的忧怒等情志因素,有饮食不节的食滞痰浊等病理因素,尤为重要的是年老体虚脾肾亏虚,使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调,无力驱邪散邪,使外来的致病因素与内生的病理产物相搏结,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为此专家建议患者采用特色诊疗理念治疗肝癌,该诊疗理念治疗肝癌所引起的慢右上腹疼痛、肝区肿大、恶心、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烧、腹水、黄疸、肝功能减退、倦怠疲劳、肺部不适、咯血、心窝沉闷、牙龈出血、鼻腔出血、巩膜黄染、脾大、脾功能亢进、皮下瘀斑、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下肢水肿、血压下降、休克、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精神异常、低血糖、高血糖、骨痛、淋巴结肿大等不同症状都有良好的效果。
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以毒攻毒” “正虚论”,等极为片面的观点,更超越了西医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常规治疗的局限性,达到了三大常规诊疗理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本诊疗理念不需住院、无痛苦,攻邪不伤身、补虚不恋邪,采取内服与外用、全身与局部、脏腑与经络穴位相结合,治疗后的情况快,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毒邪、调节细胞内环境、稳定基因、修复受损基因,使癌症愈后不易复发,对危重晚期患者仍能迅速治疗后的情况。所以,该诊疗理念是目前很系统、很完善的中医抗癌新理论、新方法,已使众多肝癌患者得到健康。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的发病原因 下一篇:中医对肝癌的病因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