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肝癌细胞生长较活跃,侵袭性强,周围血窦丰富,极易侵袭包膜和血管,导致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肝癌转移的发生的可能与疾病的病程发展、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有肝内转移和肝外转移。转移的途径有血行播散、淋巴道转移、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医源性转移多与手术操作有关,肝癌破裂可导致腹腔内广泛转移。许多病例发现早期就可以通过门静脉癌栓转移至肝脏或其他脏器,小肝癌的血管内癌栓形成比例达30%,所以肝内转移是肝癌常见的转移途径。尸检发现,肝外癌转移亦不少见,转移的可能约达40%~71.6%。
(1)肝癌的转移途径:肝癌的转移可通过血道、淋巴道和直接播散、局部扩散等方式转移到其他器官或组织。
①血道转移:肝癌侵入门静脉导致肝内血道转移十分常见,在血窦丰富,纤维组织稀少,无肝硬化的肝组织中更为明显,故常形成多个“卫星结节”。肝癌经血道肝外转移的主要脏器为肺脏,肝癌发生肺转移约占肝外转移的90%,多因血管中小癌栓进入血液循环后滞留肺脏形成转移癌灶。肺内癌转移结节直径<1cm,弥散分布于肺叶,常呈球状,切面呈灰白色,中央可有出血、坏死。肝癌骨转移亦较常见,各地报道的资料不一致,在3%~16.2%,常见部位为脊椎骨、肋骨和胸骨,其次为骨盆、头骨和股骨上端。骨转移癌可导致病理性骨折。少数肝癌可以转移到肾上腺、肾和脑。
②淋巴道转移:大约30%肝癌细胞和70%胆管癌细胞是经淋巴道转移,多数首先转移至肝门淋巴结,少数也可以转移到胰周、腹主动脉旁、腹膜后、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
③播散转移: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特别是生长在接近肝脏表面部位的肝癌,往往先破坏肝包膜,继之发生种植性转移,常见的是腹膜转移。
④局部扩散:肝癌细胞可以直接侵袭和浸润周围肝包膜,近肝被膜的癌结节亦可浸润邻近器官和组织,如横膈、胃、结肠、右侧胸腔等。
(2)影响肝癌转移的因素甚多,主要有:
①病人年龄:30岁以下转移多见,且发生早而广泛。
②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侵袭性:一般分化程度低者容易发生转移。
③是否合并肝硬化:合并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转移,转移的可能达84%,而不合并肝硬化者转移的可能为60%。
近年从分子水平分析发现,呈侵袭性生长的肝癌中67%MMP-2mRNA表达明显增高,MMP-2亦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而包膜完整的肝癌细胞仅有20%MMP-2mRNA表达,30%MMP-2表达阳性;已发生门静脉癌栓或转移的肝癌MMP-2阳性比例(83.3%)明显高于未转移肝癌(37.5%)(P<0.01)。伴肝内转移的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DV)、PCNA明显高于不伴肝内转移者。此外肝癌细胞nm23、MDV、MMP-2、PC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转移有关,可作为病程进展,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原发性肝癌转移的主要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种可能:
1、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肿瘤治疗专家介绍,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的可能约为5.46%~19.8%。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出血量较大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低血压、休克、腹水等表现;如出血缓慢,临床症状可不明显,仅表现为贫血症状,直到影像学检查或腹腔穿刺时才被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以腹痛等类似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作为首发症状,其中许多已发生肝癌结节破裂,所以,临床上遇到既往有慢性肝病病史,无明显原因的突发性腹痛、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能够排除其他内脏出血,应考虑到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的可能。对已明确诊断的肝癌患者,诊断自不困难。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肝癌破裂出血的直接证据。
2、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由于肝癌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导致失代偿表现,是肝癌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肝病功能损害表现,二是脑病表现。脑病表现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精神错乱,如神志恍惚、沉默、情绪低沉、讲话缓慢、口齿不清、定向能力和理解力下降,书写错误,不能完成简单运算和智力动作,睡眠改变,后期可出现木僵、嗜睡、发生昏迷,部分患者有欣快感和幼稚行为,酷似精神分裂症;第二类是动作行为异常,常出现运动、共济一平衡失调表现,以扑翼样震颤很具特征性。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脑电波。
3、消化道出血 大多数因肝硬化或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患者常因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而死亡。此外晚期肝癌患者亦可因胃肠道黏膜糜烂、溃疡加上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广泛渗血等现象。肝癌病人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
4、血性胸腹水 膈面肝癌可直接浸润或经血流或淋巴转移引起血性胸水,常见于右侧。
5、继发感染 因癌肿长期的消耗,抵抗力减弱,尤其在放射和化学治疗后血白细胞下降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真菌感染等。
6、其他并发症 肿瘤治疗专家解释,原发性肝癌因长期消耗,机体抵抗力减弱或长期卧床等而易并发各种感染,尤其在化疗或放疗所致白细胞降低的情况下,更易出现肺炎、败血症、肠道及真菌感染等并发症。靠近膈面的肝癌可直接浸润,或通过淋巴路、血路转移引起血性胸腔积液。也可因癌破裂或直接向腹腔浸润、播散而出现血性腹水。
肝癌转移的治疗有哪些方式可供选择?
肝癌转移因为其转移部位、病人个体差异、临床病程进程不同等因素,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通常是有差异性的。肝癌转移治疗要根据肝癌转移的情况来定,肝癌转移分为肝内转移和肝外转移;由于肝内有丰富的血窦,因此肝内转移很为常见,多数病人早期即可有肝癌转移,故而肝癌转移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肝癌细胞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癌栓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及顽固性腹水;其次是腹腔播散,转移到肺少见。
肝外转移以血行播散为主,多见于晚期病人,约有50-70%转移至肺,其次为肾上腺、骨、脑、肾等。淋巴转移至肝门淋巴结很为常见,胆管细胞型肝癌以淋巴转移居多,并可较早出现黄疸与癌性发热等症状。
要阻断肝癌进一步扩散转移就要根据诊断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肝癌转移治疗。对于一些低复发、转移倾向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可考虑进行肝移植。而实际肝内已出现微小转移病灶的病患,适宜用肝脏切除术,在少数情形下,尤其是由大肠癌扩散到肝脏的患者,有时候也能够用手术切除继发性癌肿的肝脏。
目前肝癌的完全医治性治疗方法只有部分肝切除和全肝切除、原位肝移(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OLT),后者主要用于低复发、转移倾向的原发性肝癌治疗。 肝脏切除术只适用于那些原发病灶已经被控制,而肝脏转移病灶较小的病患,在少数情形下,尤其是由大肠癌扩散到肝脏的患者,有时候也能够用手术切除继发性癌肿的肝脏。对于可切除的复发癌再次切除的治治疗结果果优于其它肝癌转移的治疗方法。但不幸的是转移性肝癌通常会同时在肝脏多个部份出现癌肿,因此务必向医生问清楚,你的情况是否适合做手术。但无论选用哪种手术,事前必须请医生详细解释,了解个中细节。无论采用哪种手术和疗程来进行肝癌转移的治疗,都必须得到你的同意才能进行。
但不幸的是,肝癌转移通常会同时在肝脏以及邻近组织多个部分出现癌肿,此时单行手术已达不到完全医治的效果,术后复发的可能极高,也容易造成术后并发症,且有部分多处远处转移的肝癌患者无法耐受放化疗的,可保守治疗。肝癌转移的保守治疗主要是介入治疗结核中医中药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肝癌转移的治疗旨在去除原发部位癌肿的同时,也要运用肝癌转移部位的治疗方法来去除转移灶,防止复发。
总体说来,肝癌转移的治疗上如果可以手术,很好是手术,并且需要处理好术后并发症和副作用,另外肝癌转移的治疗可选择中药辅助治疗缓解,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效果,并争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