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可能这个词对大家来讲没有"手术"、"放、化疗"那么熟悉,不过也应该有所耳闻,它也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射频消融怎么治疗肝癌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情况。
目前治疗治疗外科切除,然而约80%的肝癌患者因为有肝硬化、肝功能差、肝内转移或多中心肿瘤存在等原因而不能手术治疗。因此,多种微创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如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无水酒精注射、激光、冷冻、微波、射频、超声聚焦等,以求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结果及减少创伤。射频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因其治疗结果确切、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及可多次重复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在成功研制出集束射频电极针(俗称多弹头)后,肝癌的射频治疗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肝癌治疗的热点之一。
射频消融,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轻和效果直观可靠,近年倍受关注。治疗小于5厘米特别是小于3厘米的小肝癌的治疗结果和肝切除术相当,但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和安全性更高。 并发症少而且比较轻。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优点:
1、治治疗结果果好。尤其对直径3-5厘米以下的肝肿瘤,一次治疗就可以将肿瘤组织完全杀死,达到与手术切除相似的效果。
2、无需开刀。适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开腹手术的肝癌病人,或部分已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病人。仅在局麻下经皮肤向肝脏穿刺即可,创伤、痛苦和副作用均非常小,术后恢复快(一般第2天即可进食和自由活动)。
3、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形成碳化,对穿刺局部皮肤也不会形成灼伤。由于配备冷循环功能,杀灭肿瘤的范围比老式射频仪更大。
4、治疗简捷方便,可在短期内(一周内)反复进行。
射频消融术治疗作为目前很有效、很完全的治疗方法,一直为临床医师所推崇。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因为它的射频范围偏小,这是一个缺陷。一般适合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肿瘤,治疗结果很好的是肿瘤直径小于3cm。
经皮肝肿瘤射频切除术属于间质热诊疗理念,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新型而有效的微创介入技术。其原理如下:在影像学导向下把射频电极经皮穿刺入肿瘤内,电极发射的射频电磁波可使电极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发生震荡、摩擦而产生热量,从而使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可达90-110℃),组织细胞由于热损伤而发生凝固性坏死。肿瘤组织由于肿瘤血管缺乏调节和散热功能,在一定温度下可产生凝固性坏死,而此时周围正常组织未被损伤或仅轻度损伤。
RFA治疗后肿瘤的凝固性坏死区域内无血供,因而在坏死区在CT增强扫描时无强化,呈持续低密度。而残留的存活肿瘤组织因有强化,故增强扫描时其密度均高于坏死组织,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别。残留强化区的范围对应于残留的存活肿瘤组织的多少,因而也反映了肿瘤发生凝固性坏死的程度。因此,RFA治疗后利用CT增强扫描,通过判断残留强化区的有无及其大小,可以准确了解RFA的治疗结果。因而,残留强化区的大小可作为判断RFA治疗肝癌的近期治疗结果及监测复发的一个好指标。
本组全部瘤灶在RFA治疗后早期(2周左右)均有较明显的扩大,此为正常现象,勿误认为是肿瘤生长增大。病灶增大的可能原因有:(1)RFA治疗要求治疗范围应超过病灶0.5-1.0cm以上,以尽可能完全杀灭肿瘤及减少复发;(2)瘤灶及其周围组织凝固坏死后发生细胞内及细胞外水肿;(3)高热导致坏死区周围组织产生水肿反应、淋巴淤积及胆汁淤积。上述区域均无强化,因而在CT上难以分辨坏死肿瘤组织、坏死瘤缘组织及周围水肿,故CT上表现为"肿瘤"增大。不过,增大的"肿瘤"有一些特点:(1)由于"肿瘤"无强化,故在周围强化的正常肝组织的衬托下"肿瘤"变得边界 锐利、清晰;(2)由于无强化及出现水肿,"肿瘤"的CT值均有明显降低而且趋于均匀;(3)随着坏死组织不断被吸收、水肿逐渐消退,病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小。本组120例肝癌均具有这一规律性变化。根据以上病理特点及CT表现,可以认为射频治疗后早期CT上见到的肿瘤"增大"征象正是治疗有效的表现。而随后病灶进行性缩小,更能反映肿瘤发生了坏死及坏死程度。因此,RFA治疗后病灶的大小及其规律性变化,可作为监测治治疗结果果的指标。需注意的是,水肿反应一般在术后1个月内消退,此时病灶应较治疗前变小,本组病例均反映了这特点。如果1个月后水肿反应仍持续存在,应怀疑肿瘤复发。另外,如果病灶变小后又增大,也应怀疑肿瘤复发。复发者可以再次行RFA治疗。
从本组资料来看,病灶的大小、密度及增强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AFP的变化密切相关,均反映了病情的变化。以上说明CT对判断RFA的治疗结果有重要价值,因而可用于判断预后及制订进一步治疗方案。
文献报道一次RFA可使5cm*5。5cm*6cm范围内的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对于>5cm的病灶尽管可以治疗,但必须多次重复治疗,而且肿瘤不能被完全消融的可能增大。因此,理想的病灶范围应<5cm,很理想是<3cm。本组直径≤3cm的瘤灶只需经1次治疗即完全呈凝固性坏死,直径3-5cm的瘤灶经1次治疗后病灶明显呈凝固性坏死,而一部分>5cm的瘤灶经1次以上治疗后呈部分性凝固性坏死、其周围部分仍有条块状强化,说明仍有部分存活的瘤组织残留。这表明RFA在灭活肿瘤的范围上存在一定限度:对小肿瘤(直径≤5cm,很好≤3cm)的治治疗结果果佳,而对于较大肿瘤(>5cm)可能难以使肿瘤完全坏死。本组病例的临床症状及AFP改变也反映了这一规律。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肝癌病人心理负担极重,护士要关心体贴病人,善于疏导,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并介绍该技术的优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需配合的内容,以减少顾虑,稳定情绪,还需因人而异,注意保护性医疗措施。
2、增加营养,提高耐力,选用护肝药物,如肝安等。
3、术前常规肌注度冷丁50mg、咪唑安定2.5mg。
术中护理配合:(手术按排一名护士配合医生完成)
1、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前房间空气消毒。
2、备无菌机械包、射频电极针。
3、术中生命体征监测、输液观察等,如术中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告知术者,及时处理,随时做好物品的供需,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1、术毕返回病房注意观察意识、血压、脉搏、尿量、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对症处理。
2、定时测体温:射频治疗是使肝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而坏死组织是内源性致热物值,吸收后可使患者体温上升,如高热,应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对症处理。
3、术后以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饮水,静脉补液维持水电平衡,增强体征保护肝功能,术后2-3天复查肝功能。
4、射频治疗肝癌对机体创伤轻,术毕即可下床活动,但不宜走多,应多卧床静养。
经皮肝穿刺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的突出优点是微创,疗时短、且效快、安全可靠,在我科接受该项目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我们将为断总结经验,使病人顺利健康,使我们护理工作能随着现代医学和发展而不断提高。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