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有传染性吗?成为了许多患者的疑问。专家就此表示,肝癌是不会传染的,但40岁以上、有5年以上肝炎病史或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标记物阳性者,有5年到8年以上的酗酒史并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以及已经确诊的肝硬化患者,是罹患肝癌的两大高危人群。肝癌虽然是不会传染的,但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这些传染性疾病是有密切关联的。
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高流行区,根据2005年国家权威发布,一般人群 HBSAG阳性比例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的HBSAG阳性比例分别为4.51%和9.51%,按13亿人口计算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阳性)约1.2 亿,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共约 3000 万。自卫生部将乙肝疫苗接种纳计划管理后,有效的控制了 HBV 感染。据2009 年国家权威再次发布,我国 1-59 岁一般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为7.18%,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仅为0.96 %,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约20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较前减少了2700 万、慢性乙型肝炎减少了1000万,从源头上阻断了乙肝病毒感染,减少了肝癌的发生。
另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肝癌315000例,其中137000 例发生在我国,占43.7 %。肝癌已成为我国第二位癌症杀手,在农村仅次于胃癌,在城市仅次于肺癌。慢性乙型肝炎5年约10%―20%发展为肝硬化,5%发展为肝癌。早在二十多年前,研究人员将乙肝病毒的X基因转在小白鼠体内可诱发肝癌的发生,此后人们确定乙肝病毒的X基因作用正常人体肝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重要病因,据资料统计,患肝癌的男女比例为7:1,高峰年龄为40岁―59岁(占66.1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小三阳)占73%,血清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大三阳)占82%。甲胎蛋白(AFP)阳性比例占69.4%,合并肝硬化患者占86.5%。此外研究还发现,肝癌家族内聚集现象与HBV感染的高危人群有关,易发于中壮年男性,有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
因此,对乙肝的抗病毒的治疗有利于防治肝硬化、肝腹水、肝癌。专家也一致认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的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以改善或减轻肝脏的炎症和坏死,预防或减缓进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但科学发现,乙肝病毒主要是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繁殖, 药物无法溶解、渗透、穿破肝细胞膜进入肝细胞核,因而无法杀死清除乙肝病毒。所以,乙肝抗病毒治疗一定穿破肝细胞膜和乙肝病毒的胞膜。
预防乙肝的方法: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排出体外,并通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注射途径包括输血及血制品、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等方式。随着献血员的筛选、血制品的净化和一次性注射器和针灸针的推广使用,经注射的传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而非注射途径包括母婴传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手术和血液的接触等传播途径将为很主要的传播途径。
由于乙肝病毒可通过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排出,因而性接触也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目前我国应用的HBsAg基因工程疫苗,对乙肝的预防起到了理想的作用,但需注意接种方法,按0、1、6月程序,注射三次。 注射途径: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但不主张臀部肌肉注射。注意事项:注射第三针后1-3月抽血查抗HBs是否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一小部分人注射三针乙肝疫苗后无抗HBs产生,此种情况为无应答反应,一般不超过10%,对这种人可加强注射,增加接种次数或加大疫苗剂量。 接种疫苗后就万无一失了吗? 极少数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未产生抗-HBs,或尽管产生了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患了乙型肝炎,此种情况见于乙肝病毒变异株(HBV的S区基因发生了变异)感染,既往的抗HBs对新的变异株无效。
乙肝疫苗要不要复种,接种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接种者体内的抗-HBs水平逐渐下降,但当他们受到HBV冲击时,由于免疫记忆作用,抗体可再度升高。但5-10%接种者不产生抗HBs或产生低水平的抗HBs,抗HBs在100-1000Iu/L者,应在2-4年后加强接种。抗HBs>10000Iu/L,可在4-6年后重复测抗HBs水平,以决定是否加强接种。
肝炎病人吃什么防肝癌:
1、忌食霉变食品:霉变食品如家藏花生、玉米、稻谷、小米、白薯干、萝卜干等均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而黄曲霉毒素是公认的致癌性比亚硝胺高75倍、比本并在高4000倍的致癌物质。因此,一旦发现以上食品发霉,均应丢弃,千万不能让人再食甩。当你怀疑大批粮油及奶类食品有霉菌污染时,应立即请卫生防疫部门检查。获得允许后方能发放、销售或食用。
2、米糠纤维的防癌作用:米糠中不仅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够保护肝脏,而且米糠纤维吸附致癌有害物的效果相当好。由于人体中缺乏消化米糠纤维的酵素,因此所吸附的有害物质被米糠纤维以大便的形式全部排出体外。肝病或乙肝表面抗原长期携带者,如能经常采用米糠调剂食谱,以吸附和排泄消化道中的有害物质,则不失为预防肝癌的好办法。
3、有哈喇味的动植物油不宜食用:陈腐油类中含丙二醛化学成分,能生成聚合物并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和去氧核糖核酸(DNA)发生反应,促进蛋白质结构变异、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向初期癌细胞转化。此外,丙二醒聚合物还能阻碍DNA的复制并使人的老化过程加快。因此,动植物油切勿存放太久,已经变质的不宜食用。
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感染者,只不过肝功没有变化,但并不等于不需要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也需要定期检查、回访,而且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是需要用药的。如果早期不进行监测,会转变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甚至发生肝肿瘤。乙肝病毒携带者,比普通人患肝癌的可能要高出约100倍。
乙肝携带者定期复查不能忘
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劳逸结合,不饮酒及滥服药物,适当的营养,都会平安度过这一生。但也有部分人因种种诱因而转为慢性乙肝、肝硬化甚至癌变,故不应忽略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治疗。复查的主要内容是化验肝功能、乙肝病毒学指标、甲胎蛋白及B超肝、脾形态改变。一旦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都提示是慢性乙肝而不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积极治疗。
对上述检查结果,即使是正常者也不能丢掉,自己建一个医疗记录档案,以备日后复查结果对照。一般来讲,年轻时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随着年龄增长或有异常时,复查间隔应缩短,很好3~6个月一次。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口服肝癌化疗药的效果! 下一篇:肝癌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