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肝癌 > 肝癌常识 > 正文

肝癌死亡人数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0-12-15 09:52:48 浏览次数: 20

    在我国,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死亡人数很高,在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中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肝癌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和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疗,已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的可能有了显著提高。
    肝脏是我们人体相对体积比较大的器官,它的直径是25.6厘米,上下的直径大约是6到7个厘米;男性的肝脏是1300到1400克,女性的肝脏是1100到1200克。我们人体全身的血液每3分钟就要在肝脏当中全部过一遍;我们人体在吃的一些动物、植物、碳水化合物都要经过肝脏的转换,维持我们人体的营养和正常的生理需要。
    而肝癌目前的死亡人数在全球排第三位,每年发病62.6万,死亡人数到58.9万。因此,肝癌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特别是在肿瘤当中。
    一、乙肝病毒携带比例与肝癌死亡人数成正比
    我国仅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人。这些人平常没有任何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殊不知,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癌的机比例也很高。乙肝病毒抗原携带比例与肝癌发生的可能密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报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肝癌死亡人数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两者地理分布特点具有相似性,并且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
    此项研究科题为“中国肝癌死亡人数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比例地理分布研究”。该研究运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死亡监测数据和全国肝炎血清学流调数据,分别绘出了中国疾病监测点的肝癌死亡水平地理图,各省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水平地理图,以及疾病监测点不同性别人群肝癌死亡水平图,进而进行了相关比对与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肝癌死亡人数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比例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肝癌死亡人数分布特点为东高西低,即东部沿海地带为高发区,西部(西北、西南)为低发区,从东南向西北呈现下降趋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比例高发区为东南沿海一带以及内陆的西藏和宁夏;人群肝癌死亡人数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比例的地理分布特点有相似性,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比例的高低与肝癌死亡人数水平存在相关关系。
    该研究报告披露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死亡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1991年我国监测报告肝癌死亡人数为15.06/10万,2000年上升为20。73/10万。全国城乡145个监测点1992年、1993年和1994年3年男性、女性肝癌平均报告死亡人数,很高值分别为78.01/10万和24.15/10万,中位数分别为23.33/10万和9.23/10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且145个监测点中有142个监测点男性肝癌报告死亡人数高于女性。
    专家提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治疗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规范用药,以便得到更好的治治疗结果果。
    二、资料显示:金门男性患肝癌死亡人数远高于台湾        
    台湾"卫生署"与肝病基金会二十二日下午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虽然金门地区每十万人中肝癌死亡人数仅为三十五点零八人,但若以性别分,则男性每十万人中肝癌死亡人数高达六十点五八人,远超过台湾本岛男性的四十四点九二人。
    在台湾本岛,肝癌在十大癌症死因中排第二位,而在金门地区,则排第一位。
    台湾"卫生署"副署长王秀红在发布会上表示,由于肝病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加上台湾乙型肝炎带原者或丙型肝炎感染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因不自知而疏于追踪治疗,导致由肝炎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可能性远大于一般民众,不但造成个人及家庭的损失,也成为医疗资源的重大负担。
    根据台湾肝病基金会一九九九年及金门卫生局二00五年所作的筛检调查,金门地区乙肝带原者比例分别为百分之十九点一五及十二;C肝抗体阳性比例为百分之零点三九及一点一,都不比台湾本岛来得高。为何却有较高的死亡人数?
    肝病基金会执行长许金川教授认为,很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出在医疗资源不足及先天地理环境限制上。
  许金川认为,由于金门医疗资源不如台湾本岛充足,导致民众对肝病不了解、不注意、不检查,即便检查之后往往也不在意或不追踪,因而错失早期治疗的时机。此外金门民众多喜食用如玉米、花生等易遭黄曲酶素污染的粮食,如果本身又罹患乙肝,就容易患上肝癌,患上后死亡人数也较高。
  据悉,"卫生署"和肝病基金会近日将联合派员到金门进行免费肝病筛检。
  三、如何延长肝癌晚期生存期        
  肝癌晚期的治疗更有赖于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中药与化疗。化疗对肝癌晚期有较为直接的治疗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肿瘤,减轻症状,但是临床统计表明肝癌晚期患者单纯用化学药物治治疗结果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晚期肝癌癌肿范围广,并发症较多,一方面是由于晚期肝癌患者的身体机能已经较差,而化学药物又有较大的不良反应,会抑制人体免疫力,对人体机能造成损伤,虽短期内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但远期效果不好。中医中药进行全身性的保守治疗,短期作用没化疗直接,但也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有些数据表明晚期肝癌的治疗中药组较化疗组为优。以塞替派、氟脲嘧啶治疗1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8.9%、9.9%,中药治疗组1年生存的可能则为38.7%。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肝癌晚期能活多久极为重要。
  1、很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大部分肝癌病人脾功能亢进是肝癌病人很严重的并发症,它可引起造血机制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加上门脉高压,致使胃底静脉高度曲张,极易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肝功异常还会出现蛋白合成不足,出现低蛋白,引起大量腹水。肿瘤压迫还会出现胆汁排泄障碍,引起黄疸等。利用中药的健脾理气、消导、软坚散结等特点进行治疗均能达到使AFP下降、肝功能正常,增加吞噬细胞、T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的治疗结果,促进病人饮食量的增加,消除腹水、祛除黄疸,控制瘤体的继续生长。
  2、地保护肝功能。肝脏是人体很大的消化腺,其任务相当艰巨,参与机体的各种消化代谢、吸收利用活动。一旦肝功能异常会出现糖代谢、蛋白代谢、脂肪代射等一系列紊乱。大部分肝癌病人均死于肝功能衰竭或因肝功能异常导致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中药治疗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地恢复保护肝脏,重点不着眼于瘤体而在于症状的改善。症状好转,瘤体自然稳定或缩小。
  3、很大范围地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癌症目前仍为世界顽症。一个正规医院的医生,没有谁敢称治疗,但是,针对肝癌发病部位的血供丰富、双套供血、转移快、生长迅速的特点,中医从外围症状着眼,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解除了病人诸多由原发灶引起的症状。通过中医治疗的病人一般不疼痛、腹水消失、肝功能降至正常、黄疸消退,达到“带瘤生存”目的。原本生存在3~6个月的病人能延至1~3年,甚至更长,而且病人能自理,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四、如何有效降低肝癌死亡人数
  1、早预防和早诊断降低肝癌死亡人数
  临床实践证明,直径小于3厘米的小肝癌和中晚期肝癌的治治疗结果果截然不同。中晚期肝癌,常伴有肝内外转移,无法手术切除,介入栓塞和药物治疗难有成效。
  但早期诊断的小肝癌,手术切除、栓塞、消融等治疗方法都不错。
  早预防则是避免肝炎传播,避免酒精、药物等肝损害,很大程度地预防或缓解肝纤维化进展等。
  2、三级普查管理,即根据三类人群进行不同检查。
  根据肝癌危险程度,一般把肝癌好发人群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危人群,如因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发展成肝硬化的患者;第二类是中度危险人群,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但没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第三类是低危人群,如非病毒性原因导致肝硬化的患者。
  三级普查即根据三类人群进行不同检查,一般高危人群每3个月做1次相关检查(肝功、甲胎蛋白和超声);中度危险人群至少每半年做1次检查;低度危险人群每1年做1次相关检查。查出可疑病例时,应进一步进行CT、核磁共振或动脉造影,直到排除肝癌。
  3、遵循肝癌常用四类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另外,肝叶切除受肝功能状况、肝癌部位、医疗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对肝硬化患者来说,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局部治疗,以射频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创伤小、对肝脏损害轻、可反复使用,已成为小肝癌的治疗治疗方法。
  五、如何预防肝癌
  近20年来,虽然医学科技有较大进展,但直到90年代初期,肝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仍只有1个月,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的可能也只有19.9%。
   肝癌死亡人数高是因为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患肝癌的人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待到有症状确诊时却已多为中、晚期。从临床上看,90%的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硬化发展而来的。这些病人即使在早期被发现患了肝癌,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难以耐受手术治疗带来的伤痛。有些患者的肝功能较好,尚未出现黄疸和腹水的症状,且能耐受肝癌完全医治或肝移植手术,其术后5年的复发的可能也高达60%以上。尽管如此,肝癌也并非是不治之症。近年来,我国的肝病专家就提出了"肝癌的预防胜于治疗"的新概念。
  熟悉导致肝癌的高危因素,是遏制肝癌发生的前提      
  1、病毒型肝炎的慢性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的慢性感染易诱发肝癌的发生。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比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发生肝癌的危险高约200倍。世界卫生组织在1987年曾指出,40%以上的未成年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者,成年后会因乙肝导致的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         
  2、黄曲霉毒素B1(AFB1)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示:肝癌高发区是粮食易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东南沿海温湿地带,尤其是经常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和花生油的人群。美国学者也发现,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所知的强致癌物质。       
  3、饮用被有机化合物、藻类毒素污染的水
  肝癌高发区的调查表明,饮用污染严重的沟、塘水者,肝癌死亡人数高于饮用井水者,其中饮用深井水的人群肝癌的死亡人数很低。另外,在我国很多地区的水中都含有微囊藻毒素,而微囊藻毒素也有明显促进肝癌发生的作用。
  4、微量元素
  目前在微量元素与肝癌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肝癌死亡人数与生活环境中硒含量成反比,也与患者的血硒水平成反比。动物试验表明,硒能阻断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和鸭子发生肝癌。      
  5、遗传
  在对肝癌高发区的研究中发现,肝癌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尤其是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和共同生活的家族中肝癌的发生的可能高。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肝癌是具有主基因效应的多基因遗传病。      
  针对高危因素的预防是关键             
  肝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发生呈多阶段性。因此,预防肝癌就是要针对其生物、化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遏制其发生与发展。目前,预防肝癌的主要措施有:
  1、接种乙肝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肝癌预防会议上指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相关性高达80%,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是人类已知的第2种致癌因素。因此,乙肝疫苗被看成是第一个抗肝癌的疫苗。所以,乙肝疫苗的接种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
  2、控制丙型肝炎                    
  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肝癌病人中,有28.5%的患者抗丙肝病毒阳性,这说明丙型肝炎病毒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从目前的临床患者中发现,80%-90%的丙型肝炎是经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的。因此,严格控制输血源,尽量减少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是减少丙型肝炎、控制肝癌发生的有效措施。
  3、禁食霉变食品        
  已知黄曲霉毒素是超剧毒物质,其致癌作用比二甲基亚硝胺高75倍,是3 4-苯并芘的4000倍。它可诱使所有的动物发生肝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黄曲霉毒素B1列为人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也是肝癌发生的启动因素之一。因此,要拒食霉变或疑有霉变的食品,尤其是霉变的玉米和花生。
  4、适当补硒        
  低硒人群可适当多吃含硒酵母、硒多糖、富硒盐等食物来补充硒元素,提高人体内硒的含量,进而有效地预防肝癌的发生。
  5、其它                   
  防止水源污染、讲究卫生、改善营养、坚持劳逸结合、增强免疫功能、杜绝滥用药物和摒弃不良习惯等,也能有效地防止肝癌的发生。                   
  6、提高对肝癌的认识       
  凡患有乙肝或丙肝的患者,应及时地进行完全的治疗,以防止肝硬化的发生。部分肝炎治疗者及有肝癌家族史者,应坚持每年做一次肝脏的全面检查,包括甲胎蛋白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癌变。大量研究表明,直径小于3cm的肝癌手术的成功的可能达90%,术后五年的生存的可能可达85%以上,甚至有个别病人可长期存活。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