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发现,所有肺癌病患常规骨ECT检查对无症状(骨痛)的病患骨转移的诊断比例提高不超过3%,94%的肺癌病人因骨转移而ECT扫描阳性(真阳性)的病人都有骨痛症状或血清学指标的升高。所以多个肺癌分期指南中均推荐当临床出现高钙血症,血清碱性膦酸酶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 病理性骨折或骨痛者应给予ECT检查。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的敏感性高(62%-89%),但特异性较差假阳性比例为40%左右,临床上主要用于骨转移癌的筛查,还可以帮助确认转移的范围和转移灶数量,但单纯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阳性不能确诊,还需对ECT阳性的部位进行X线,CT或MRI检查确认,上述影像学检查之一阳性方能诊断。有大约1/3的患者出现骨转移但是不伴有骨痛,对于这类患者应该定期进行X线/CT/MR筛查。
肺癌骨转移的症状严重吗?
由于肺癌骨转移多以溶骨为主,所以有时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 临床很常用的检查为同位素骨扫描, 可以迅速显示全身骨转移情况,敏感性高,但其特异性较低;MRI和CT能显示骨转移局部情况, 故特异性及局部定位较骨扫描为佳,特别是局部MRI较CT更有优越性。X线片敏感性较低, 溶骨性病灶大于1厘米时才能显示。但由于其对扁骨仍有其优势,且价格低廉, 故对这些部位的X线片仍为常用的检查手段。
骨是肺癌转移的好发部位,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的可能与部位和原发癌的病理类型有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可能很高,其次为小细胞肺癌和鳞癌。骨转移的病灶以多发为主。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腺癌以胸部及骨盆转移为主。 肺癌骨转移以腺癌为主,又常侵犯肋骨及胸椎。肺癌骨转移的症状其原因可能与腺癌多发生于肺的周边,易造成直接侵犯而累及肋骨及胸椎。
另外,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到达骨骼,也易在含红骨髓的躯干骨生长和繁殖,而较少在含黄骨髓的四肢长骨生长。
肺癌骨转移多为溶骨性破坏,小细胞未分化癌及少数腺癌可表现为成骨性破坏。肺癌骨转移的症状病人中,86%为溶骨性破坏,6.9%为成骨性破坏,6.9%为混合性破坏。原发性肺癌并发高钙血症的发生的可能为26%。癌患者的高钙血症主要并非由于骨转移所致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大引起骨骼中钙进入细胞外液所致,可能是由肿瘤所分泌的PTHrP等所致,与骨转移无关。因而在伴有骨转移的肺癌患者中,高钙血症的发生的可能并不高。
肺癌骨转移的症状: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脊髓转移引起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引起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骨转移并非威胁肺癌病员生命的直接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因此对肺癌出现骨转移患者应及时治疗。
肺癌骨转移患者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神经根压迫、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专家表示,由于疼痛的出现到被发现骨转移通常要半年左右时间,采取单一的止痛方式,可能会让患者因此而失去遏制骨转移病情恶化的良机。患者可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扫描、PET-CT、X线/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及早发现骨转移,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产生骨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肺癌细胞转移到骨并释放出可溶介质,激活了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由此打破了两者间平衡。而针对骨转移患者,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择泰在减少患者疼痛的同时,还可促进破骨细胞凋亡及骨骼重建。据悉,《中国恶性肿瘤骨转移专家共识》,已将双膦酸盐列入预防和临床治疗骨转移引起的骨痛、骨折、脊髓压迫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肺癌转移怎么治治疗结果果好? 下一篇:肺癌肝转移的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