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肺癌 > 肺癌转移 > 正文

肺癌转移是怎么回事?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0-11-17 11:10:19 浏览次数: 20

    肺癌转移是怎么回事?肺癌转移也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肺癌转移方式。
    1. 肺癌细胞侵入血管或淋巴管
    肿瘤发生血道转移的先决条件是瘤细胞进入血管,其途径有3个:①侵袭血管 ②侵袭淋巴管 ③在没有明显侵袭情况下的“内渗”
    2. 肺癌细胞在循环中存活
    肿瘤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后并非所有瘤细胞都会形成转移灶,而是大部分都将死亡。侵袭性肿瘤进入循环的瘤细胞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动物模型研究显示约为3×106个瘤细胞/克瘤组织/24hrs,而只有大约0.1%的瘤细胞可生存下来。进入循环的瘤细胞必须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监控、经受循环的机械性涡流,狭窄的脉管的挤压、并在循环过程中找到适于其存活和增殖的特殊环境,即特异组织器官,才能形成转移灶。而进入淋巴循环的瘤细胞还必须通过淋巴结的机械和免疫屏障。
    3. 肺癌细胞在血管内或淋巴管内滞留和着床
    进入循环并在循环中以单个细胞或细胞簇形式运行的瘤细胞将在宿主远处组织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床滞留或着床。瘤细胞在远处循环中停留可以由非特异性“捕获”所引起,这在早期研究中涉及较多,近期研究显示瘤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特异性粘附对瘤细胞滞留和着床起着重要作用。
    4. 肺癌细胞穿出管壁
   当肿瘤细胞在远处血管床滞留后,并非所有瘤细胞都能成功穿出管壁形成转移灶,大部分仍将在随后的过程中被清除,因此早在1897年就有人提出“瘤栓不是转移”的观点。
    5.肺癌转移灶形成的机制
    Morris在采用体内连续显微摄像观察肿瘤细胞血道转移试验中观察到,穿出血管的瘤细胞大部分维持休眠状态,小部分增殖形成微转移灶,而这些微转移灶又只有极小部分可以继续生长形成肿瘤。转移灶能否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Paget1889年就提出了著名的“种子和土壤学说”,认为靶器官的局部环境或化学物质可能有利或不利于某些转移瘤的生长。多数瘤细胞穿出管壁后被宿主防御系统所杀死或抑制,只有增殖力和侵袭能力强者方能存活并形成转移瘤。
    6. 肺癌转移灶的再侵袭和再转移
    肺癌在肺外或肺内的转移灶形成后,若得到新生血管供应和宿主间质的参与,并在适当的生长因子刺激下,就会继续增殖并向周围组织侵袭,接着侵入血管,发生再转移。转移瘤中的瘤细胞是经过体内不同阶段的筛选过程而存活下来的来源于原发瘤中具有高侵袭和高转移能力的瘤细胞群体,由于其具有同源性和较强的增殖能力,恶性程度高。实验发现肺癌转移灶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较原发灶瘤细胞的倍增时间短1.5~2倍。如果转移瘤出现临床表现,其生长常呈进行性。
    多数转移灶在早期呈休眠状态。从细胞动力学角度观察,部分瘤细胞G0延长。而微转移灶无新生血管长入,处于无血管期,限制了转移灶的生长,并决定了休眠状态持续的时间。有研究显示创伤可能通过增加局部区域的血流量和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激活休眠状态的微转移灶生长。
    肺癌发生转移有什么表现
    从临床来看,肺癌是很容易发生转移的癌症之一。在我国,甚至大约超过半数的肺癌病人初次诊断时就已发现有转移。肺癌常通过血道、淋巴道发生转移,也容易沿支气管播散,或局部浸润胸膜致胸腔播散。所以肺癌在确诊后,医生还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不仅要了解原发灶的情况,还要了解转移的部位、大小及与组织器官的关系,便于准确地进行临床分期,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很主要因素。同时,积极了解肺癌发生转移后会出现的症状,也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明确可疑转移部位的前提下进行临床确诊,可明确诊治方向,避免做不必要的检查,可减少治疗费用和加快确诊速度,方便尽早制定治疗方案,实施诊治。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