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放疗和化治疗结果果怎么样?CT扫描技术:增强,层厚5mm,MPR检查示:左肺上叶支气管根部肿物,约5.7x5.0cm,呈分叶状,包绕左肺上叶动脉,左上叶支气管。余双肺未见结节、实变。纵膈五区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约2.ox1.6cm。未见胸水及心包积液。影像学诊断:左肺癌,肿物包绕左肺上叶动脉,左上叶支气管,纵膈淋巴结肿大。
专家回复: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药物治疗等,肺癌手术对于早期未转移肺癌意义很为重大,肺癌化疗是局部消除肺癌病灶的一种手段,肺癌放疗是局部消除肺癌病灶的另一种手段。肺癌药物可以促使身体的恢复,并有助于消除残留的肿瘤病灶,与放化疗一起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放化疗的治疗结果,而且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
1、肺癌手术诊疗理念:
在肺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中,手术治治疗结果果有效,为治疗治疗方法。近年来单独地采用手术治疗,即使手术方法不断创新改进,但治治疗结果果仍不能满意。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治疗,治疗前必须全面了解患者全身情况、肺癌的细胞学性质、肿瘤发展情况,再合理安排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使肺癌手术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早期肺癌手术后5年生存的可能可提高到65%~80%。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肺原发肿瘤和局部的转移淋巴结,并尽可能保留健康肺组织。但中晚期的肿瘤患者已发生多处转移,手术是否能起到预期的治疗结果还要斟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盲目开腹手术,忽视了肿瘤的转移及恶化。造成手术时开腹后无法手术切除,只能缝合腹腔。给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肺切除术的范围,决定于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对周围型肺癌,一般施行肺叶切除术;中心型肺癌,一般施行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有的病变,主要位于一个肺叶内,但已侵入局部主支气管或中间段支气管,可以切除病变的肺叶及一段受累的支气管,再吻合支气管上下切端即袖状切除。早期肺癌经手术治疗,约半数病人可获得长期生存。
手术切除的基本方式是切除原发病灶和相应的淋巴结,并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以达到有效治疗目的。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1.对于Ⅰ期肺癌选用切除原发癌和淋巴结。
2.对于Ⅱ期肺癌选用切除原发癌和1、2线淋巴结。
3.对于Ⅲa期肺癌选用切除原发癌和1~3线淋巴结。
4.对于Ⅲb期肺癌选用切除原发癌和1~4线淋巴结。
5.病变起于叶支气管或已累及叶支气管开口者,选用袖式肺叶切除术。
6.病变起于或累及隆突、气管下部者,经严格选择,部分病例适用于隆突切除及气道重建术。
2、肺癌放疗:
肺癌放射治疗是局部消除肺癌病灶的一种手段。在各型肺癌中,小细胞肺癌对放射诊疗理念敏感性较高,鳞癌次之,腺癌和细支气管肺癌很低。单独应用放疗,3年生存的可能约为10% 。通常是将放疗、手术、药物诊疗理念综合应用,以提预后。临床上采用的是术后放疗,对未能切除的肿瘤,手术中在残留的癌灶区放置小的金属环或银夹作标记,便于放疗时准确定位。一般在术后一个月左右,病人健康情况改善后开始放疗,剂量为40~60GY,疗程为6周。为了提高肺癌切除的可能,有的病例可行术前放疗。晚期肺癌病例,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工骨转移引起剧烈疼痛以及癌肿复发的病例,也可进行姑息性放射性治疗,以减轻症状。
放疗可以引起倦乏、食欲减退、低热、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和癌肿坏死液化形成空洞、以及局部皮肤损伤等反应和并发症,在治疗中应予注意。
特别注意的是放、化疗副作用很大。所以患者在进行放、化疗治疗时一定要慎重。如有下列情况一般不宜治疗:
①健康情况不佳,呈现恶病质。
②高度肺气肿,放疗将会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③全身或胸膜、肺广泛转移者。
④癌变范围广泛,放疗将引起广泛肺纤维化和呼吸代偿功能不全。
⑤癌性空洞和巨大癌肿,后者放疗会促进空洞形成。
3、肺癌化疗
低分化的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治疗结果较好。化疗可以单独用于晚期肺癌病例,以缓解症状或与手术、放疗综合应用,以防止癌转移、复发。
常用化疗药物有:环磷酰胺、 5- 氟脲嘧啶、丝裂霉素C 、阿霉素、甲基苄肼、长春新硷、氨甲嘌呤、环已亚硝脲、顺氯氨铂、噻、哌等。
4、肺癌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肿瘤也讲综合治疗,从广议上讲,中医治疗属于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从狭义上讲,中医综合治疗肿瘤是根据肿瘤不同阶段,合理地利用现有一切中医治疗手段,包括口服、静点、灌肠、外敷、针灸、气功、音疗、食疗、介入等,有机地与西医综合治疗手段相结合,达到很好的治治疗结果果。 有效的很好标志是:服药后舒服,无不良反应,其次才是减轻症状。支气管肺癌是肿瘤科常见病,早期治疗治疗手术切除。但由于种种原因,就医时大部分患者已至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机会。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已获得值得关注的治疗结果,在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了特色。 到了癌症晚期,应用中医药可以使患者的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提高。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周围型肺癌化疗后怎么办? 下一篇:肺癌晚期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