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及时的发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呢?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通过连续检测血清中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的变化,可早期发现支气管肺癌。调查对象是支气管肺癌易发人群(846)例。调查对象包括:40岁以上吸烟男性,家庭有肺癌病史者;吸烟女性,有不明原因的乏力、胸闷及肺内小结节者;有不明原因的干咳、血丝痰、关节痛者等。
专家们决定对以上被调查者进行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并将连续两次检测呈阳性者列为可疑病例。在一年当中,专家们对以上被调查者分别做了胸部CT、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846位被调查者中有140人为可疑病例,其中42人被诊断为早期支气管肺癌,在其余706人中未发现支气管肺癌患者。 此项调查将支气管肺癌的早期发现的可能提高到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支气管肺癌这一常见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肺癌早期比较容易误诊。它的症状主要有咳嗽、痰中带血、发热及胸痛等,很容易被认为是“肺部炎症”、“肺结核”等,特别是对那些原来患有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病史,平日里有咳嗽、咯血史的病人来说,更容易被忽略,以致耽误诊断和治疗。
肺癌好发于年龄45岁左右、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男性。在此人群中,如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鲜血一类症状,应及早就医,听从医师的医嘱进行必需的检查,如胸片痰液找癌细胞、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经皮肺穿刺等。另外,还可以做血液化验。有时一次查不清,要反复检查,直到查清楚为止。定期每6个月一次进行胸部拍片,必要时进行ct检查、痰液找癌细胞,是发现无症状肺癌的主要方法,值得提倡。另外,对一些有肺外症状及体征的人,如有杵状指趾、男性乳房肥大、突发皮肤病等表现的人,也要做进一步检查,以防止早期肺癌被漏诊。一旦有显症候,往往已经接近中晚期,此时治疗已经非常棘手,而且病人的死亡人数较高。所以对于肺癌,贵在在其诊断、早期治疗。 以下早期症状与体征对早期诊断肺癌有一定帮助:突然干咳、呛咳两周以上,且抗炎治疗无效,或者原有慢性咳嗽突然发生性质改变者;突然痰中带血及难忍的胸痛,而又无明显的原因解释者;肺部听诊,有局限性哮鸣音、笛音、鼾音不因咳嗽而改变者;反复在肺部某个地方出现炎症改变;不能用一般气管炎解释的局限性肺纹理增加或者局限性肺气肿;长期抽烟,咳嗽发生改变者,且痰中带血。
由原发支气管肺癌引起的症状
咳嗽:为常见的早期症状,肿瘤在气管内可有刺激性干咳或少量粘液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肿瘤引起远端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多为持续性,且呈高音调金属音。是一种特征性的阻塞性咳嗽。当有继发感染时,痰量增高,且呈粘液脓性。
咯血:由于癌肿组织血管丰富常引起咯血。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常不易引起患者重视而延误早期诊断。如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喘鸣:由于肿瘤引起支气管部分阻塞,约有2%的患者,可引起局限性喘鸣音。
胸闷、气急: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或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或转移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或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或有腺麻痹、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均可影响肺功能,发生胸闷,气急,如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有自发性气胸,胸闷、气急更为严重。
体重下降:消瘦为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肿瘤发展到晚期,由于肿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并有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欲减退,可表现为消瘦或恶液质。
发热: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多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所致,抗生素药物治疗治疗结果不佳。
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
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pulmonry osteoarthropathy)常见于肺癌,也见于胸膜局限性间皮瘤和肺转移瘤(胸腺、子宫、前列腺的转移)。多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发生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病。前者具有发生快、指端疼痛、甲床周围环境红晕的特点。两者常同时存在,多见于鳞癌。切除肺癌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肿瘤复发又可出现。
2.分泌促性激素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常伴有肥大骨关节病。
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可引起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肌力减弱、浮肿、高血压、尿糖增高等。
4.分泌抗利尿激素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表现为食欲不佳、恶心、呕吐、乏力、嗜睡、定向障碍等水中毒症状,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 ,SIADH)。
5.神经肌肉综合征 包括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等。发生原因不明确。这些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和有无转移无关。它可以发生于肿瘤出现前数年,也可作为一症状与肿瘤同时发生;在手术切除后尚可发生,或原有的症状无改变。它可发生于各型肺癌,但多见于小细胞未分化癌。
6.高血钙症 肺癌可因转移而致骨骼破坏,或由异生性甲状旁腺样激素引起。高血钙可与呕吐、恶心、嗜睡、烦渴、多尿和精神紊乱等症状同时发生,多见于鳞癌。肺癌手术切除后,血钙可恢复正常,肿瘤复发又可引起血钙增高。
肺癌的治疗是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的范围和发展趋向、合理地、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治疗结果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治疗的联合方式是:小细胞肺癌多选用化疗和放疗加手术,非小细胞肺癌首先选用手术,然后是放疗或化疗。这种治疗模式并非千篇一律,也要看具体情况,如小细胞肺癌少数Ⅰ、Ⅱ期病人可选用手术治疗,然后用化疗和放疗,而非小细胞肺癌因肺功能或病人机体情况不允许手术或肿瘤部位或Ⅲ期部分病人失去手术机会者可先行放疗和化疗,其后争取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
局限性肿瘤切除手术可取得相当于广泛切除者的治疗结果。一般推荐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和楔形切除等范围更小的手术,一般仅用于外周性病变患者或肺功能不良者,因此,有所谓扩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缩小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气管隆凸成形术视为当今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Ⅰ期和Ⅱ期病人应行以治疗为目标的手术切除治疗。对以同侧纵隔淋巴结受累为特征的Ⅲ期病人应行原发病灶及受累淋巴结手术切除治疗。Narke报告对819例N2者采用创造的胸内淋巴结图(Ln Map)逐个清除淋巴结,术后5年生存的可能高达48%,胸壁受侵犯亦行手术治疗,术后5年生存的可能可达17%-20%。对肺上沟瘤尚无纵隔淋巴结或全身转移者应行手术前放疗及整体手术切除。对T4N2或M1认为是扩大手术的禁忌证。一般N0者手术后5年生存的可能33.7%-53.7%,N1者为17.4%-31%,N2者为8.9%-23% ,鳞癌比腺癌和大细胞癌术后效果好,肿瘤直径小于3.5cm者,术后5年生存的可能为50%左右,淋巴结包膜完整的比穿破者效果好。
小细胞肺癌的90%以上在就诊时已有胸内或远处转移,在确诊时11%-47%有骨髓转移、14%-51%有脑转移。此外,尚有潜在性血道、淋巴道微转移灶。因此,国内主张先化疗、后手术,5年生存的可能28.9%-51%,而单一手术的5年生存的可能仅8%-12%。
肺功能为估价病人是否应行手术治疗时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若用力肺活量超过2L,且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50%以上,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二、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小细胞肺癌对于化疗有高度的反应性,有较多的化疗药物能提高小细胞肺癌的缓解比例,如足叶乙甙(VP-16)、鬼臼噻吩甙(VM26)、卡铂(CBP)及异环磷酰胺(IFO)等,其单药的缓解比例约为60%-77%还有环已亚硝脲(CCNU)、顺铂(DDP)、长春碱酰胺(VDS)、表阿霉素(EPI)、甲氨蝶呤(MTX)等亦均被认为对小细胞肺癌有效,使小细胞化疗有新的发展,缓解比例提高到50%-90%。因此,化疗成为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尤其对Ⅳ期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更大。
化疗获得缓解后,约25%-50%出现局部复发。由于小细胞肺癌有3个亚型,即纯小细胞肺癌型、小细胞-大细胞型和混合型,后两种因混有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只杀伤小细胞肺癌细胞,剩下的对化疗不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是构成复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化疗缓解后局部治疗亦很重要。
化疗结合局部治疗后,尚残存微转移灶,因此继续全身化疗有其重要性。如一组59例小细胞肺癌化疗缓解后作手术切除,术后11例未用化疗,均于13个月内死亡,而余48例术后化疗者5年生存的可能达33.2%.
对小细胞肺癌有活力的化疗药物,要求它们对未用过化疗病人的缓解比例为20%。已治者要求>10%,以往经常采用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R)+长春新碱(VCR)组成的CAO方案,其缓解比例高达78.6%,也有用CAO+VP-16者,对病变超过同侧胸腔和所有N2,即广泛期病人有较好作用。VP-16取代CAO方案的ADR,广泛期病人的中数缓解期得到改善。对未经治疗的小细胞肺癌病人CAO+VP-16+顺铂(剂量20mg/m2×3~4d)较CAO+VP-16优先,二者的缓解比例分别为53%和48%,近年国外在研究VM-26或CAP(碳铂)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
国内几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
1.CAO P-16方案
CTX 1g/m2第1天静脉注射
ADR 40-50mg/m2第1天静脉注射
VCR 1mg/m2第1天静脉注射
VP-16 100mg/d第1天静脉注射
2.IAO方案
IFO 2g/d 第1~4d静脉滴注
ADR 40-50mg/m2第1天静脉注射
VCR 1mg/m2第1天静脉注射
3.PE或PCAP方案
DDPVCR 80mg/m2第1天静脉注射
VP-16 60-120mg/m2.d第1-4d静脉滴注
或CAR(碳铂) 300-500mg/m2第1天静脉注射
4.VM26DDP或VM26CAP方案
VM26 60mg/m2.d第1-2d静脉注射
DDP 80~90mg/m2第1天静脉滴注
或CAP 300~5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
5.CMCVP16方案
CTX1g/m2第2天静脉注射
MTX25mg/m2第2天静脉注射
CCNU 70mg/m2第1天口服
VP-16 100mg/m2第5天静脉滴注
上述化疗间期为3-4周 。
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的反应较差,目前还无任何单一的化疗药物可使非小细胞肺癌的缓解比例达到20%者。因此,化疗主要用于失去手术及放射性治疗的缓解化疗,或作手术后的辅助化疗或播散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化疗。
三、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放射线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癌细胞受照射后,射线可直接作用于DNA分子,引起断裂,射线引起的电离物质又可使癌细胞发生变性,被吞噬细胞吞噬,被纤维母细胞所代替,但放疗的生物效应受细胞群的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放疗可分为完全医治性和姑息性两种,完全医治性对于病灶局限、因解剖原因不便手术或病人不愿意手术者,有报道少部分病人5年无肿瘤复发。若辅以化疗,则可提高治疗结果。姑息性放疗目的在于抑制肿瘤的发展,延迟肿瘤扩散和缓解症状。对控制骨转移性疼痛、骨髓压迫、上腔静脉综合征和支气管阻塞及脑转移引起的症状有肯定的治疗结果,可使60%-80%咯血症状和90%的脑转移症状获得缓解。
放疗对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其次为鳞癌和腺癌,其放射剂量以腺癌很大,小细胞癌很小。一般40.0-70.0GY(4000-7000rad)为宜,分5-7周照射。常用的放射线有60钴γ线,电子束β线和中子加速器等,精心制定照射方案,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变化,控制照射剂量和疗程,常可减少和防止放射反应如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和放射性食管炎。
对全身症状太差,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列为禁忌。重症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易并发放射性肺炎,使肺功能受损害,宜慎重应用。放射性肺炎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四、其他局部治疗方法
近几年来用许多局部治疗方法来缓解病人的症状和控制肿瘤的发展。如经支气管动脉和(或)肋间动脉灌注加栓塞治疗、经纤维支气管镜用电刀切割瘤体、激光烧灼及血卟啉衍生物(HPD)静脉注射后,用Nd:YAG激光局部照射产生光动力反应,使瘤体组织变性坏死。此外,经纤支镜引导腔内置入放疗作近距离照射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生物缓解调解剂(BRM)
BRM为小细胞肺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如小剂量干扰素(2×106单位)每周3次间歇诊疗理念,转移因子、左旋咪唑、集落刺激因子(CSF)在肺癌的治疗中都能增加机体对化疗、放疗的耐受性,提高治疗结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