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也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而女性得到肺癌的发生的可能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人数为2。31。种1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一、我国肺癌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
我国肺癌的死亡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高发癌症变化明显,肺癌的死亡人数由70年代的癌症死因第4,跃居2000年的第1位,上升很为明显。我国1973~1975年全国人口及1990~1992年1/10抽样人口死因回顾调查显示,肺癌死亡人数由70年代的7.17/10万增至90年代的15.2/10万,升幅达111.9%,为所有癌症肿瘤之很。
其中男性死亡人数由9.94/10万升至21.97/10万,上升了120.92%;女性肺癌死亡人数由4.59/10万升至8.74/10万,上升了90.4%。这一时期,尽管肺癌高发地区多处于城市,但城乡的肺癌死亡人数均有明显上升。
与世界流行情况类似,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也为男性高于女性。70年代我国男女肺癌死亡人数比例为2.17:1,90年代为2.51:1。城市的性别比例高于农村。
针对两次全国肿瘤死因回顾调查的数据,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1~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有关肺癌死亡人数的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男性及女性肺癌的死亡人数由70年代到2000年,呈持续上升趋势。
我国肺癌的死亡人数呈地区分布差异,城市明显高于农村。70年代城市和农村的肺癌死亡人数分别为12。74/10万和5。19/10万。90年代,城市及农村的肺癌死亡人数分别为21。76/10万和12。64/10万。93年到97年,全国12市县肺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表明,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城市的肺癌死亡人数均明显高于农村。其中以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和哈尔滨等大城市的肺癌死亡人数为很高。
我国的肺癌发病及死亡年龄自40岁以后迅速上升,70岁达到高峰,75岁以后略有下降。女性和男性年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肺癌死亡人数迅速上升的城市,不同时期的肺癌死亡人数年龄曲线显示,肺癌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前移。也就是说,我国肺癌的发病及死亡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向。
二、关于肺癌死亡人数的报道
1、中国肺癌死亡人数居癌症之首 癌症发病的可能上升
据很新报告显示:肺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男女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很高的均为肺癌。肿瘤专家指出,近年来癌症发病的可能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却不足一半。
很新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为220万人,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60万人。近20年来,中国每4-5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居死亡原因之首
根据近日卫生部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2006年我国肿瘤发病的可能和十大恶性肿瘤发病的可能排序显示,肺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男女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很高的均为肺癌。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也将有55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死亡人数将达400万。
越来越多的人得癌症,但是接受规范治疗的病人太少,导致5年生存的可能下降。"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中的三个主要方法。许多肿瘤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都可能先后接受过这些治疗,但这些治疗的规范和不规范,其结果迥然不同。"相关专家指出,每个癌症病人都需要合理、有计划地制订一个应用现有多种有效手段,取长补短的综合治疗方案。专家也会根据患者本身的状况,对病情做出全面评价,正确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达到有效治治疗结果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2、吸烟是导致肺癌首因 肺癌死亡人数均居众癌之首
今年11月是第九个"全球肺癌关注月"。记者今天(29日)从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的可能及死亡人数均居众癌之首。更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仍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
据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介绍,我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很多的国家。2008年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地区的死亡人数已达166。97/10万,占总死因的27.12%。我国肺癌的死亡人数与30年前相比上升了465%,已取代肝癌成为中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由于缺乏早期发现肺癌的有效手段,中晚期病例治疗花费大,效果差,肺癌依然是致死的可能极高的恶性疾病,5年生存的可能仅为8.9%至15%。
专家表示,肺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首位高危因素是吸烟,大约90%的肺癌被认为是由于吸烟而引起,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比不吸烟者高10倍以上。第二是被动吸烟和环境中的污染,像大气污染、居住环境的空气污染,烹调油烟、饱和脂肪等也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另外,一些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肺癌的发生的可能也高于其他人群。
3、“二手烟”引发女性肺癌死亡人数上升
"吸烟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而且给被动吸烟者造成极大危害。"昨天上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省肺部肿瘤诊疗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记者获悉,被动吸烟导致的肺癌患者增幅较快,女性患者接近男性数量。
江苏省肺部肿瘤诊疗中心日前在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挂牌,据江苏省肺部肿瘤诊疗中心主任许林教授介绍说,该院肺癌门诊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床位始终很紧张。过去病区男床占八成,大多数是吸烟的男患者,而现在女床从两成已经增加到四成,接近男床数量,多数有长期被动吸烟史。许林教授告诉记者,他治疗的很小的肺癌患者是只有10岁的女孩,女孩年龄和父亲烟龄一样长。得知孩子患上了很凶险的肺癌,这位嗜烟如命的父亲痛悔不该在孩子面前也吸烟。
对于女性肺癌患者增加趋势,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肺癌防治工作部部长、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担忧地说,调查发现,中国女性50%在家里、办公场所、餐厅等这些地方被动吸烟,"吸二手烟"死的人数要比主动吸烟死的人数多。支修益教授希望有更多的医院能开设戒烟门诊,通过心理辅导、药物、行为干预,帮助烟民逐渐远离烟草。
4、螺旋CT可降低肺癌死亡人数
美国很新研究显示,以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取代X光检查重度烟瘾者,可以让肺癌死亡人数降低20%。
先前研究显示,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helical CT)比X光更容易发现才刚长出来、仍在初期阶段的小型肿瘤。
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负责人瓦穆斯(Harold Varmus)告诉记者:“但过去从无研究确切指出,检查过程会影响结果,也就是肺癌死亡人数。”
虽然还需要更多研究,才能判定为何计算机断层扫描会让肺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不过瓦穆斯说:“假设是,接受螺旋CT的人当中,有较多患者在初期阶段就已将致命肿瘤切除。”
螺旋CT利用X光,在7至15秒内对整个胸腔进行多层扫描成像。
瓦穆斯说:“肺癌是全美和全球的头号癌症杀手,因此若有降低肺癌死亡人数的有效方法,就算只有20%,也能拯救很多人。”
5、绝经妇女应用口服雌孕激素后肺癌死亡人数增加
激素替代治疗一直是治疗绝经女性更年期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线用药,但对于激素替代治疗的受益和风险一直存在争议,尤其可能增加乳癌风险,困扰着临床医生。
WHI研究为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价了16 608名绝经后妇女应用雌孕激素联合用药改善绝经症状的治疗结果和安全性。很新分析结果显示,患有肺癌的绝经女性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死于非小细胞肺癌风险增加。该研究结果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第45届年会上公布,同时对一些妇女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安全性引起关注。
该研究分析了激素替代治疗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的关系,口服妊马雌酮和醋酸甲羟孕酮治疗5。6年,后续随访2。4年。发现激素组与安慰剂组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的可能无显著差异,但激素组已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死亡人数较安慰剂组肺癌患者增加61%(67 vs 39)。
而吸烟加重了激素治疗患者肺癌死亡风险,其中激素组中吸烟的肺癌患者死亡人数为3。4%,安慰剂组吸烟患者的死亡人数为2。3%。因此,对于正接受或准备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应该停止吸烟。
该研究结果发现绝经女性激素替代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死亡风险增加,提示激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6、肺癌死亡人数30年增幅167%
2003年北京市肺癌死亡人达到3416人,而在1974年数字是984人肺癌的死亡人数从1974年的12/10万攀升到2003年的32/10万,增幅高达167%,已经成严重危害北京市民健康的首位癌。在日召开的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2005年肺癌防治策略论坛"上,北京学临床肿瘤学院暨北京市瘤防治研究所研究员李玲发布的《北京市肺癌30年流行情况》透露了这组沉甸甸的数字。
李玲说,从1976年开始,北京市建立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对北京市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从30年登记报告的数据分析,肺癌在前8位肿瘤死亡构成中稳居第,而且在全部肿瘤死亡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从1977年的18%增长到2002年的28%。死亡人数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50岁以后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1988~1992年的资料看,男性死亡人数与同类地区相近。女性则高于同类地区,凸显女性肺癌的增长速度比男性快得。
从五年相对生存的可能看,男性从8。2%上升到11。9%,女性从5。0%上升到11。8%,说明对肺癌的诊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提及肺癌的危险因素,与会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杨功焕指出,吸烟是肺癌第一位的危险因素。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杨玲博士在会上指出,中国人群吸烟状况:男性日均吸烟:1952年1支、1972年4支、1992年10支。据估计,如果中国目前的吸烟状况保持不变,现今3亿多0-29岁的中国男性烟民到2050年将有近1亿人在中年或老年时会因吸烟而死亡,女性死亡人数将达到数百万。目前有12%的男性死亡归因于吸烟(1990年死亡60万,预测到2000年死亡80万),其中肺癌的死亡占15%。
北京肺癌防治中心主任支修益提到肺癌的防治策略时指出:首先应该树立肺癌可防可治的观念,在预防上,一级预防主要是控制烟草及其他肺癌危险因素(如大气污染、室内微小环境的污染,包括煤烟、烹饪油烟及室内氡)营养素缺乏等。二级预防主要是做好早期发现工作,在筛查、早期诊断及完全医治性治疗上下工夫,同时要进一步推动肺癌的规范性治疗。
三、降低肺癌死亡人数的重要措施
造成肺癌高死亡人数的主要原因是肺癌早期因无症状而发现困难,当出现症状促使病人到就诊时,肺癌多已进展到了晚期。目前,肺癌已被视为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很高的癌症。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人数的重要措施。
目前,关于肺癌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但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射、缺少维生素A成分的饮食与营养是导致肺癌的危险因素。此外,病毒感染、真菌毒素、结核瘢痕、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对肺癌的发生也起一定的综合作用。
由于肺癌的发病极其隐蔽、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因此肺癌的误诊的可能高达30%-40%。但是无论是患者还是,对肺癌的蛛丝马迹一定要提高警惕。对年龄在40岁以上,吸烟指数超过400年支(每日吸烟支数乘以年数。比如每日吸烟20支,烟龄20年以及处于肺癌高发地区的人,应定期到进行胸部体检。对于原因不明的咳嗽,持续不缓解者,或原有慢性咳嗽症状,近咳嗽性质发生改变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痰中带血者;反复同一部位发生肺炎,尤其是出现肺不张者;诊断为肺结核但治疗过程中病灶增大者;可疑的胸腔积液者等,一定要加以注意。
由于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不同,医学上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后者又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等。
肺癌也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能产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质、但这些癌肿标记物对肺癌的确诊尚无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对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以及肺部X线检查发现性质未明的块影或炎变的病例,均应高度警惕。肺癌患者应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肺癌晚期转移与恶化的可能性。
早期肺癌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因此当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憋气、消瘦等症状时,就应到做相应的检查,以排除肺癌。
四、针对肺癌的成因采取有效方法预防肺癌
在当今环境污染日趋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并且吸烟已成为众多男性的嗜好,肺癌专家称,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肺癌病发的重要致癌因素,因此专家提醒人们,戒烟是预防肺癌的首要前提。根据肺癌的发病成因,提出以下几点肺癌预防方法
1、防治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癌发病的可能高于无慢性支气管炎者,所以积极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对预防肺癌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要劝导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吸烟者戒烟,因为患慢性支气管炎又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的可能更高。
2、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早期肺癌的筛检手段至今仍不令人满意,在人群中普查肺癌的费用非常昂贵,而对降低肺癌死亡人数的可能性很小。
3、禁止和控制吸烟禁止和控制吸烟,首先要着眼于减少吸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需要制订一定法律或条例限制人们,特别是限制青少年吸烟。
4、控制大气污染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从而达到预防肺癌的目的。
5、职业防护对开采放射性矿石的矿区,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受辐射的量。对暴露于致癌化合物的工人,必须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劳动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与致癌因子的接触。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积极参加肺癌筛查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从症状区分初期肺癌和晚期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