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胆囊癌 > 胆囊癌问答 > 正文

胆囊癌晚期怎么治疗?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1-11-29 11:00:10 浏览次数: 20

    我母亲47岁了,去年11月份查出是原发胆囊癌晚期,去年11月。15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术后恢复情况还好,今天去做了复查,癌胚抗原5。3,糖类抗原CA199 1200。饮食每天素面素粥 青菜可以吃一碗饭。现在精神状态也都还可以,不过腰部疼痛依旧,小腹有胀气。我们现在也是在吃中药,两个月的时候复查199的指标才500,现在是1200。像她这种情况有必要做放疗吗?该怎么治疗呢?
    专家回复: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进展:分析近年来关于胆囊癌诊断、治疗的文献以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可以发现,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胆囊癌临床检出比例逐年升高,但是总体诊断比例仍然低下。不断发展的影像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关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深入研究是进一步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水平的重要基础。 胆囊肿瘤;诊断 胆囊癌恶性程度高, 预后极差,五年存活的可能在0~10%,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结果的重要环节,据报道国内有病理诊断的胆囊癌3922 例,Nevin 分期共434例,只占11.1% 。因此,提高早期胆囊癌和亚临床期胆囊癌的术前诊断比例,是提高治疗结果、改善胆囊癌预后的关键。 目前胆囊癌变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熟悉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可以提高早期诊断比例。高危因素有:(1)50 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胆囊结石患者;(2)病程较长,胆囊结石病史在5 年以上者;(3)胆囊结石患者B 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者;(4)胆囊结石直径大于2cm 或胆囊颈部嵌顿结石;(5)胆囊结石患者,近期胆囊区疼痛变为持续性,并有明显消化功能障碍症状,消瘦乏力者;(6)单发胆囊息肉直径≥10mm 或<10mm 但多发者;(7)胆囊无功能、瓷化胆囊,以及发展成为瓷化胆囊的胆囊壁钙化;(8)胆胰管合流异常;(9)一些致癌物质,如甲基胆蒽。 虽然近年来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进展迅速,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胆囊癌的特异性且敏感性强的肿瘤标记物。早期病例临床症状、体征很不典型,放射学征象依旧不明显,影响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
    1 影像学诊断 (1)超声检查 目前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首推B 超检查,常用于对胆囊癌的筛选。检出的胆囊很小病变直径为2mm,能显示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大小、部位、数目、内部结构以及与胆囊壁关系。凡病变大于10mm,形态不规则,基底宽,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单发性或合并结石且有自觉症状者应高度怀疑早期胆囊癌。B 超检查时有较大程度的设备及操作者依赖因素,二者的充分结合才能减少误诊的可能和漏诊比例。B 超检查的敏感性易受胃肠胀气、腹壁脂肪肥厚、胆囊充盈状态的影响,当合并有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时,胆囊癌往往容易漏诊。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超声的应用使得胆囊癌的诊断比例有了提高。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测及胆囊癌组织、胆囊壁的彩色血流以及动脉频谱,可与很多见的胆固醇息肉相鉴别(90%~95%的早期胆囊癌表现出息肉性病变特点) ,敏感性、特异性较高,还可了解门静脉和肝动脉情况。内镜超声可避免肠内积气与内容物的影响,分辨比例高,成像清晰,能较好显示癌肿的浸润深度 。对微小病变确诊和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高,但对于平坦型早期胆囊癌,诊断能力有所下降。同时,还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细胞学检查。 超声检查仍是随访胆囊病变大小很简易的手段。 (2) 计算机断层成像(CT) 计算机断层成像的胆囊癌诊断敏感性不如B超,但其诊断正确比例明显优于B 超,且能提供周围浸润与淋巴结扩散范围的信息,对胆囊癌的分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CT 通过造影剂加强和薄层扫描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清晰的扫描图像并通过任意角度轴面重建,获得高精度的三维重建图像是胆囊癌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经静脉胆道造影下螺旋CT 可以清楚显示胆道影像,明确胆囊管汇合异常及胆胰管合流异常,后者是胆囊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增强螺旋CT 在胆囊癌分期诊断上有无创、简便、精确的优点,有利于胆囊癌的定性、定位诊断,了解病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可用来判断有无血管受侵,有无周围组织浸润和侵犯程度,有利于手术等治疗方案的制订,预后判断。 CT 仿真内镜技术(CTVE)是一种无创诊断工具,它能对人体空腔脏器表面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人体腔道三维解剖结构。近几年对CTVE 的研究较少,关于 CTVE 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还待进一步探讨 。 (3)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胆囊癌的磁共振(MRI)表现与CT 相似,但费用更贵。近年出现的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是一项无创性胆道影像学诊断技术,是根据胆汁含有大量水分且有较长的T2 弛豫期,利用MR 的重T2 加权技术效果突出长T2 组织信号,使含有水分的胆道、胰管结构显影,能在不用造影剂、不受胆道梗阻影响的情况下获得胆、胰管系统的三维图像,且可以排除周围组织对胆道的重叠影响,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能获得清晰胰、胆管图像[8,9]。MRCP 在胰、胆管梗阻时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可以作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胆胰管合流异常的筛检方法。MRCP 对无胆道梗阻的早期胆囊癌效果仍不如超声检查。
     (4)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对早期胆囊癌诊断意义并不大。5%左右的病例在ERCP 检查时可见胆囊影,息肉样充盈缺损,肝总管和胆总管受压移位等征象,50%病例胆囊不显影。适于肝总管或胆总管占位病变的鉴别,采集胆汁进行细胞学检查。 (5)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应用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对已经出现的阻塞性黄疸可显示其阻塞部位,诊断价值高,可用于排除其他胆道病变。但对早期胆囊癌诊断价值不高。 (6)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近几年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作为一种新技术用于胆囊癌的诊断。近Koh 等的一项研究表明,氟18 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X 线摄影(FDG-PET)对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用于术前分期,对残余病灶以及术后肿瘤复发进行检测。在手术前采用FDG-PET 检测,以出现FDG 的局部聚集为恶性标准,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发现,FDG-PET 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 80%和82%~87.5%,并且在隆起型胆囊癌患者,FDG 聚集更加明显。  放疗不能解决复发和转移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我院是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相结合,采用“四位一体诊疗理念”综合治疗和调养,通过治疗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快身体恢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的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