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67岁,患有胆管癌,体质一般,饮食很差,没有接受过治疗,我想问问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专家回复:我院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四位一体诊疗理念。所谓四位一体诊疗理念,即有效的药疗(慈丹系列抗癌药)、合理的食疗、坚强的心疗、适当的体疗乃是我院特色诊疗理念。它是肿瘤在中医治疗上的核心概括,是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能更大程度的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抑制肿瘤发展,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
胆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与其发病可能有关的因素有:溃疡性结肠炎胆结石中华分枝睾吸虫感染胆总管囊肿等这些因素都能增加胆管癌发病的危险
胆管癌早期症状不论在哪一部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伴有上腹部不适的进行性黄疸、食欲不振、消瘦、瘙痒等。如合并胆结石及胆道感染,可有发冷、发热等,且有阵发性腹痛及隐痛。如位于一侧肝管癌肿,开始常无症状,当影响至对侧肝管开口时,才出现阻塞性黄疸。如胆管中部癌不伴有胆石及感染,多为无痛性进行性阻塞性黄疸。黄疸一般进展较快,不呈波动性。检查可见肝肿大、质硬、胆囊不肿大。如为胆总管下端部,则可扪及肿大的胆囊。如肿瘤破溃出血,可有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贫血等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为伴有上腹部不适的进行性黄疸,食欲不振、消瘦、瘙痒等,如合并胆结石及胆道感染可有发冷、发热等,且有阵发性腹痛及隐痛。如位于一侧肝管,癌肿开始常无症状,当影响至对侧肝管开口时才出现阻塞性黄疸;如胆管中部癌不伴有胆石及感染,多为无痛性进行性阻塞性黄疸,黄疸一般进展较快,不呈波动性。检查可见肝肿大,质硬,胆囊不肿大;如为胆总管下端部,则可扪及肿大的胆囊,如肿瘤破溃出血,可有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贫血等表现。
胆管癌的其他治疗方法介绍
全身性化疗,禁忌证:
1、全身情况很差伴有恶病质者;
2、有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
3、白细胞减少至4×109/L,血小板小于50×109/L,有出血倾向者;
4、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胆囊穿孔、消化道出血等。 胆管癌放射治疗方法
放疗:术中放疗、术后定位放疗及分期内照射等。完全医治性剂量照射放疗,对晚期胆管癌有一定的效果,因其可使癌细胞变性、坏死与抑制其生长,可延长晚期胆管癌病人的生存期。 胆管癌中医中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胆囊癌的治疗结果,尤其是对于晚期胆囊癌患者,手术效果不理想,化疗敏感性不高者,若合并中医中药治疗,可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延长生存期。
中晚期手术后,可辅以中医药治疗,通过扶正祛邪、益气、养血、调和脾胃,使病人体质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化疗与中药全用,可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使病人耐受治疗,同时有治疗结果相加之功效。放疗时配合中药,可减轻放疗的损伤,促进机体正常功能的恢复,增强体质,提高治疗结果。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
中药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胆管癌的黄疸早期运用中医降逆止呕,疏肝利胆,退黄去湿,以利小便,退黄滋养,控制肿瘤,晚期西医胆管引流后,及时运用中医扶正固本,疏肝利胆。扶正祛邪,恢复免疫和脏腑功能为主。
【辨证施治】
①湿热蕴蒸
主证 右上腹胀痛或隐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甚或右上腹可扪及包块,身目黄色鲜明,口渴或不渴,心中懊憹,纳减恶心,小溲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舒肝利胆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合菌陈蒿汤(《伤寒论》)加减
②热毒炽盛
主证 发病急骤,身如金黄,高热烦渴,腹胀满疼痛,神昏谵语,或衄血,便血,右上腹积块痛不可触,口苦口干,大便燥结,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 清热解毒 凉血护阴
方药 犀角散(《千金要方》)加减
③寒湿郁滞
主证 右胁腹隐痛或胀痛,右上腹包块明显,黄疸暗晦,纳少脘闷,或见大便不实,神疲畏寒,舌质淡苔腻,脉象濡缓。
治法 温里助阳利湿退黄
方药 茵陈四逆汤(《张氏医通》)加减
④脾阳虚衰
主证 形体消瘦,右胁腹隐痛,可扪及包块,身目俱黄,黄色晦暗,肌肤不泽,神疲畏寒,肢软乏力,纳差少眠,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腻,脉细或濡。
治法 健脾温中 补养气血
方药 小建中汤(《伤寒论》)加减
【辨病用药】
本病多因肝郁气滞,饮食不节,湿热壅阻,日久化火蕴蒸于内,痹阻不通而成胆道症块,其病变部位涉及肝、胆、脾胃,主要病变在肝胆,因此,治疗上重在疏肝利胆,清腑退黄,通利渗湿。临证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还可选用本病常用的抗癌中药,如藤梨根、野葡萄根、水杨梅根、蛇舌草、败酱草、红藤、山豆根、半枝莲、蛇莓、龙葵、八月扎、土茯苓、蚤休等。茵陈有较好的退黄作用,不论何种类型的黄疸都可用,其他如田基黄、垂盆草、山栀、郁金、虎杖、大黄、金钱草、玉米须等均有退黄作用,可酌情选用。
【对症加减】
如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竹茹、生姜;胸闷腹胀者加枳壳、大腹皮;便溏者加白术、淮山药、茯苓;食滞者加山楂、谷麦芽、炙鸡金、六曲等;胁痛者加香附、川楝子、白芍;面浮足肿者加白扁豆、薏苡仁、山药、茯苓、猪苓等;肿块明显加夏枯草、鳖甲、昆布、海藻、生牡蛎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胆管癌中医如何治疗? 下一篇:胆管癌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