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53岁,胆管癌患者,超声所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尚圆滑;左、右叶肝内见大小不等液暗区多个,很大者约21*17mm,具囊性特征;其余肝实质光点增粗,分布均匀;肝内管道清晰,血管走行规则,门静脉内径约11mm。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囊壁厚约7mm、模糊,呈‘双边’征,囊腔内透声尚可,未见异常声反射;肝内外胆管五扩张。超声提示:肝脏:肝区光点增粗,多发性肝囊肿;胆囊壁水肿;脾脏轻度肿大CT诊断:1 肝内胆管、胆总管扩张,提示胆管ca可能,请进一步检查2 肝多发囊肿3 慢性胆囊炎4 脾大,请问得了胆管癌该怎样治疗?
专家回复: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
中药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胆管癌的黄疸早期运用中医降逆止呕,疏肝利胆,退黄去湿,以利小便,退黄滋养,控制肿瘤,晚期西医胆管引流后,及时运用中医扶正固本,疏肝利胆。扶正祛邪,恢复免疫和脏腑功能为主。
零毒抑瘤
胆管癌早期诊断比例低,确诊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手术完全医治比例低,姑息性手术不能根本解决肿瘤实体,而胆管癌的化疗可能是消化道肿瘤中效果很差的,对一般化疗不甚敏感,放疗的总体效果还存有争议,甚至令人失望,加上这些创伤性,攻击性治疗带来的对机体的严重不良反应,往往只能损伤人体的正气,出现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偏差或亏损,可使病情加重甚至趋向恶化。而中医零毒抑瘤根据“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的原则。采用健脾益气,补养气血之法固其本,同时予以清利湿热,退黄,解毒散结,抑瘤治其标。
固本祛邪,整体抑瘤,既能有效地抑杀肿瘤细胞,改善人全失调的内环境,加强机体对癌细胞的监控能力,同时诱导癌细胞自我凋亡或诱导其分化,使癌细胞在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逐步萎缩,从而能对胆管癌患者产生较好的治治疗结果果,达到减轻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
辨证施治
①湿热蕴蒸
主证 右上腹胀痛或隐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甚或右上腹可扪及包块,身目黄色鲜明,口渴或不渴,心中懊憹,纳减恶心,小溲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舒肝利胆清热利湿退黄。
②热毒炽盛
主证 发病急骤,身如金黄,高热烦渴,腹胀满疼痛,神昏谵语,或衄血,便血,右上腹积块痛不可触,口苦口干,大便燥结,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 清热解毒 凉血护阴
③寒湿郁滞
主证 右胁腹隐痛或胀痛,右上腹包块明显,黄疸暗晦,纳少脘闷,或见大便不实,神疲畏寒,舌质淡苔腻,脉象濡缓。
治法 温里助阳利湿退黄
④脾阳虚衰
主证 形体消瘦,右胁腹隐痛,可扪及包块,身目俱黄,黄色晦暗,肌肤不泽,神疲畏寒,肢软乏力,纳差少眠,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腻,脉细或濡。
治法 健脾温中 补养气血
辨病用药
本病多因肝郁气滞,饮食不节,湿热壅阻,日久化火蕴蒸于内,痹阻不通而成胆道症块,其病变部位涉及肝、胆、脾胃,主要病变在肝胆,因此,治疗上重在疏肝利胆,清腑退黄,通利渗湿。临证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还可选用本病常用的抗癌中药,如藤梨根、野葡萄根、水杨梅根、蛇舌草、败酱草、红藤、山豆根、半枝莲、蛇莓、龙葵、八月扎、土茯苓、蚤休等。茵陈有较好的退黄作用,不论何种类型的黄疸都可用,其他如田基黄、垂盆草、山栀、郁金、虎杖、大黄、金钱草、玉米须等均有退黄作用,可酌情选用。
对症加减
如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竹茹、生姜;胸闷腹胀者加枳壳、大腹皮;便溏者加白术、淮山药、茯苓;食滞者加山楂、谷麦芽、炙鸡金、六曲等;胁痛者加香附、川楝子、白芍;面浮足肿者加白扁豆、薏苡仁、山药、茯苓、猪苓等;肿块明显加夏枯草、鳖甲、昆布、海藻、生牡蛎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胆管癌该怎么办? 下一篇:胆总管癌可以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