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胆管癌的临床主要表现是进行性黄疸,也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瘙痒等症状。如合并胆结石及胆道感染,可有发冷、发热等,且有阵发性腹痛及隐痛。如位于一侧肝管癌肿,开始常无症状,当影响至对侧肝管开口时,才出现阻塞性黄疸。如胆管中部癌不伴有胆石及感染,多为无痛性进行性阻塞性黄疸。黄疸一般进展较快,不呈波动性。检查可见肝肿大、质硬、胆囊不肿大。如为胆总管下端部,则可扪及肿大的胆囊。如肿瘤破溃出血,可有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贫血等表现。了解胆管癌的主要症状,有助于临床上对胆管癌的早期诊断。
二、胆管癌的症状
1、黄疸
胆管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胆管癌病人多因黄疸而就诊,黄疸是胆管癌很早也是很重要的症状,约有90%-98%的胆管癌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黄疸的特点是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少数胆管癌病人黄疸呈波动性。上段胆管癌黄疸出现较早,中、下段胆管癌因有胆囊的缓冲黄疸可较晚出现。
2、腹痛
半数左右的胆管癌患者有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胆管癌症状,这些胆管癌症状常被视为胆管癌早期预警症状。腹痛一开始,有类似胆石症、胆囊炎。据胆管癌临床观察,胆管癌发病仅3个月,便可出现腹痛和黄疸。
3、皮肤瘙痒
可出现在胆管癌患者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也可伴随其他胆管癌症状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和脂肪泻、腹胀等,皮肤瘙痒是因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末稍神经而致。
4、发热
多为梗阻胆管内炎症所致,发生的可能较低。
5、其他伴随着黄疸、腹痛等胆管癌症状
还会有诸如恶心、呕吐、消瘦、尿色深黄,如酱油或浓茶样,大便色浅黄甚至陶土色等,胆管癌晚期肿瘤溃破时,可出现胆道出血时可有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甚者可出现贫血;有肝转移时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状。
三、胆管癌的体征
1、肝脏肿大:80%以上的患者有肝大,多为肝内胆汁淤积所致。
2、胆囊肿大:如癌肿发生于三管汇合处以下部位,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3、腹水:晚期因腹膜侵犯,或侵犯门静脉,导致门脉高压,可出现腹水。
四、不同位置的胆管癌症状
胆管癌的癌肿位置与具体的临床表现,将视癌肿的位置及病程之早晚而有所不同。
1、位于胆总管末段壶腹部的癌肿
以胆总管及胰管的阻塞为突出症状,且由于癌肿崩溃可有肠道出血及继发贫血现象。患者常有进行性黄疸及持续性背部隐痛,但如胆管内并有结石,疼痛也可呈绞痛状。由于胰管有时受到阻塞,可能影响胰腺的内分泌而有血糖过高或过低现象,更可能因外分泌的缺失导致脂性腹泻。因胆管受到阻塞,也将影响到脂性食物的消化。由于胆、胰管同时受阻塞,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可有典型的“双管征”,并时常有胆囊胀大和肝脏肿大。壶腹部癌肿病灶很小时即可出现黄疸,且极易发生溃疡出血,粪便可呈柏油样而贫血严重。故凡患者有进行性黄疸、经常有肠道出血,且有顽固的脂性腹泻者,极有可能是壶腹部癌。
2、位于壶腹部与胆囊管之间的胆总管癌
症状与胰头癌相似,但因胰管并未受累,临床上应无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紊乱现象。如患者以往未有慢性胆囊炎,则胆囊将显著扩大,符合Courvoisier定律。
3、位于肝总管内的癌肿
黄疸极为显著,肝脏肿大亦极明显;胆囊则不肿大,有时仅含黏液及白胆汁。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郑伟达教授认为,黄疸虽然是胆管癌的明显症状,但其正确诊断常有困难,易与胆总管结石混淆,特别是黄疸出现前的明确诊断实为不易,常需对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或有梗阻性黄疸者作全面仔细的检查分析方能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有时尚待剖腹探查后方能明确真相。应对有可疑的患者及时选取相应的检查,这样才可对胆管癌做出较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