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治疗中的大肠癌中医治疗是采取辨证与辨病相联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办法,大肠癌健康成败的要害之一是准确处置好全身与局部的关系及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因此大肠癌中医治疗进程中大肠癌中药治疗和大肠癌饮食调理要结合起来。
辨证分型治疗
依据大肠癌的临床表示,中医治疗可参考肠中积累、肠风、锁肛痔、脏毒及痢疾等病辨证施治。其病大多以本虚标实为特色,本虚多为脾虚胃弱或脾肾两虚,标实多属湿热、瘀毒为患,肝硬化。故治当标本统筹。我们在大肠癌病理机制的内容中已论述了脾虚、肾亏、正气不足,甚至说"阳虚"乃大肠癌病之基本,湿热、火毒、瘀滞乃病之标,所以治疗大肠癌方药应体现出温阳益肾、健脾理气之治本原则,至於清利湿热、清热泄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一派清泄之象的"舍本治末"的治法及方式,笔者不敢苟同,故对其办法药物不予摘示,请参考相干书籍。
中医传统理论已明白告知我们,凡积病多体虚,由虚而致积,因积而益虚,二者互为因果关系,虚是根本。肿瘤的治疗大法,补益大法应贯彻治疗终究。我们中医是很讲求辨证的,辨证指的是通过表像看实质。辨证辨的是根本,我们很多同仁尽对知道这些基础问题(或理论),但投入实际利用(临床)时,"辨证"则成了"辨症",名为辨病的实质,实则停留在表像,未深刻进往,而用此领导临床,治疗结果可知。宣导清泄为治疗大法的观点,即属此类。在临床上必定受挫。如乳腺癌,一味用清下药物,反而肿块增大。正如明代薛已在《薛氏医案》中记载:"服克伐剂,肠癌症状,反大如覆碗,日出清脓,不敛而殁。"有名中医联合学家于尔辛教授在肝癌病机的探讨中,如何治疗颈椎病,已发明此类问题,他们以为肝癌的"病本"是脾虚,而不是"血瘀"或"热毒"、"癌毒",健脾益气治疗肝癌,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治疗肝癌治疗结果要好,而且从生存的可能、生存期及生存品德比拟,肿瘤医院,差异显明。我们现在在其他癌肿治疗方面亦在重蹈此类过错,盼望我们同仁认真思考,以益於改良、发展。
在大肠癌治疗方面,此类过错较为显著,明知其病本为虚,但治疗上却大谈"清泄之法"。我们剖析可能与以上几点有关。①因大肠癌散在於中医的"肠风"、"肠覃"、"脏毒"、"下瘀"之病中,较传统治疗影响较重。②大肠癌临床症状典范显明。如便血、脓血便、里急后重,甚至发热、舌苔黄腻,受表像影响,而急功近利,忘记根本。③受"癌肿"为热毒之邪,治疗宜清热解毒、清热泄火的思想误导。
在临床治疗中,应牢牢缭绕病之基本病机而治疗。在这一思想领导下,笔者通过临床察看及研讨,比拟赞成陈义文主任医师主编《中西医联合肿瘤学》一书中大肠癌的分型治疗。现摘录如下:
大肠癌临床以中晚期居多,常见类型可分为脾虚湿毒型、瘀毒内积型、癌毒滥型。
1、脾虚湿毒型
证候:面色萎黄,子宫肌瘤,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痛或肛门酸痛,大便呈浓血性粘液,便次频,便形细或扁,或里急后重,舌质淡,糖尿病人饮食,苔薄腻,亚急性甲状腺炎,脉滑数。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抗癌。
方药:太子参15g,肺癌治疗,苍术10g,薏苡仁30g,茯芩15g,山药30g,马齿苋30g,败酱草30g,仙鹤草30g,地榆炭15g,槐花炭15g,茜草30g。
上述主证,属性格已虚,癌毒滞肠。多见於中、晚期有溃疡的肿块型和以溃疡为主的溃汤型癌。用太子参、苍术、薏苡仁、茯苓、山药益气健脾利湿,山药又有维护粘膜之功。马齿苋、败酱草、地榆炭、仙鹤草、茜草、槐花炭有凉血止血,解毒抗癌作用。诸药合之则益气健脾利湿,凉血止血解毒,以组成抗癌之功。
2、瘀毒内积
证候:面色晦黯,腹胀腹痛,痛有定处,或向下放射,乙肝小三阳,腹部可触及包块,胃病,大便艰苦,逐渐发生肠阻塞或下痢紫黑脓血,大便变细或扁,舌质紫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或涩。
治法:化瘀攻积,阴囊湿疹,解毒止痛。
方药:当回10g,赤芍10g,癌症,桃仁10g,红花3g,三棱10g,莪术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乌药6g,制军10g,败酱草30g,马齿苋30g,茜草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上述主证,多见於浸润型结肠癌。属湿邪壅肠,糖尿病并发症,癌毒内积,白血病症状,故常见排便艰苦,或呈进行性阻塞,沾染时大便呈脓血性粘液便,神经衰弱,或紫黯色便,腹部胀痛,用三棱、莪术、制军能通滞化积,归尾、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楝子、延胡索、乌药理气止痛,败酱草、马齿苋、茜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止血解毒。
3、癌毒滥
证候:精力委软,面色苍白,形体消瘦,或呈恶病质,四肢欠温,腹胀腹痛,或腹部可及多处肿物,或肛门下坠酸痛,神经性皮炎,下痢脓血,泻后稍安,舌质淡或光嫩,脉沉弱。
治法:补益气阴,抑癌解毒。
方药:人参或红参5g,枫斛5g,阿胶15(g另烊化),生蛤壳100g,生牡蛎100g,生瓦楞100g,白术10g,山药30g,薏苡仁30g,鸡内金10g,吴茱萸2g,黄连3g,炮姜10g。
本证临床多见於肠癌晚期(D期),属气血津液俱亏,癌细胞普遍浸润,其形体特色为进行性消瘦或呈恶病质。此期治疗,应先著重减轻症状,进步生存功效,慢性肾炎,务求把持肿瘤的发展,延伸性命。故宜用大补气血阴阳之大法,佐以软坚散结,健脾和中。用人参或红参、枫斛、阿胶益气阴,养精血为主药,其中阿胶富含胶质和多种氨基酸,配合参、枫斛能进步患者免疫功效,是扶正抑癌的主药;用蛤壳、生牡蛎、生瓦楞能弥补生物钙,改良淋巴通透性,有散瘀消炎,减除水肿,缓解平滑肌痉挛而止痛之效;配用吴茱萸、黄连、炮姜,原发性肝癌,冷温并施,有利於改良气机升降失司;配白术、薏苡仁、鸡内金健脾利湿,可起到中和作用。
4、对症用药
脓血粘便,加马齿苋、地锦草、败酱草、仙鹤草、三七、地榆、槐花。
里急后重,加黄柏、黄连、秦皮、赤芍、木香。
肠壁水肿,加苍术、猪苓、茯苓、泽泻。
纳呆腹胀,加鸡内金、山药、焦山楂、神曲、谷麦芽。
疼痛酸胀,加川楝子、延胡索、乌药、白芍、甘草、炮姜。
肛门下坠,加黄芪、葛根、升麻、炙甘草。
舌红光嫩,加西洋参。
口腔腐烂,加苦参、蛇床子、玄参、白英、五倍子,水煎取汁漱口,加服少量珠黄散。
通过对大肠癌病机的探讨,上述分型的治诊疗理念则均应加上"温阳益肾",方药亦宜酌加"温阳益肾"的方药,才切中大肠癌之病机基本。
依据本病治疗原则,笔者亦拟定了一张大肠癌基础方:
太子参(人参)10g,白术10g,苍术10g,薏苡仁15g,山药20g,炮姜10g,炮附子30g(先煎),肉桂10g,败酱草30g,茜草30g,马齿苋30g,仙鹤草30g。
临床上依据具体兼证,参考以上辨证加减治疗各型大肠癌,治疗结果比拟幻想。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小肠癌症状表现及中医治疗小肠癌的 下一篇:老人大肠癌术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