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尽管各领域对大肠癌已深入探究,但大肠癌的产生缘由仍然未明,大肠癌的产生是因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人数较高。大肠癌是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癌肿为治疗,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大肠癌的治疗误区是什么?
1、对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重视不够。
2、有外科手术指征者放弃手术治疗,延误治疗时机。
3、西医无法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才寻找中医药进行治疗。
4、认为中医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抗癌,熟不知晚期肿瘤患者应以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的可能为治疗关键。
5、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后,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后而放弃有效的综合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癌肿为治疗,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
近50年来,尽管外科技术有迅猛发展,但大肠癌的手术治治疗结果果,5年生存的可能始终徘徊在50%左右。治疗失败原因主要为局部复发的可能较高,故提高大肠癌的治治疗结果果必须考虑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放射、术中放射、三明治式放疗、腔内放疗等。对晚期直肠癌,尤其是局部肿瘤浸润附近组织(直肠旁、直肠前组织、腹腔淋巴结、膀胱、尿道、耻骨支)以及有外科禁忌证患者,应用姑息性放射亦常有较满意的治疗结果。
除放疗外,化疗也是治疗大肠癌的常规手段之一,化疗适应证为:1.不宜手术或放疗的各期病人。2.晚期及广泛转移的病人,骨髓及肝、心、肾、肺功能基本正常者,可先行化疗和支持治疗,等取得一定程度缓解后,再结合其他治疗。3.手术或放疗后的巩固治疗,或手术及放疗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化疗禁忌证为:1.肠穿孔、出血或并发严重感染者。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3.年老体弱或恶病质者。4.骨髓功能低下,白细胞<3.0×109L,血小板<50×109L,严重贫血或有出血倾向者。
近年来,中医治疗大肠癌或者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取得了明显效果。
治疗大肠癌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1、外科治疗:大肠癌的完全医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肿。探查中如发现已有癌转移,但病变肠曲尚可游离时,原则上即应将大肠癌切除,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另一方面,癌肿常有糜烂、渗血或伴有继发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况获得改善。对有广泛癌转移者,如病变肠段已不能切除,则应进行造瘘或捷径等姑息手术。
2、化学药物治疗:大肠癌完全医治术后,仍有约50%病例复发和转移,主要是手术前未能发现隐匿转移灶或术中未能将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术前,先进行肿瘤肠腔内化疗或直肠癌术前灌肠给药,可阻止癌细胞扩散,杀伤和消灭癌细胞。术后继续化疗,有可能提高完全医治术后的5年生存的可能。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化疗以5-氟尿嘧啶为治疗药物。一般用静脉注射,可给12~15mg/kg,每日一次,共5天,以后剂量减半,隔日一次,直至明显的毒性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出现,以总量达8~10g为一疗程。本法反应稍轻,适用于门诊治疗。有肝脏转移者,可每日予5-氟尿嘧啶150~300mg,分次口服,总量约10~15g,比静脉用药的治疗结果差。目前多主张联合化疗,但尚无成熟方案。有人建议MFC方案,即:5-氟尿嘧啶500mg,丝裂霉素4mg,阿糖胞苷50mg,联合应用,第1~2周,每周静脉注射2次,以后每周1次,共8~10次为一疗程。化疗的毒性症状除胃肠道反应外,还可见骨髓抑制,须密切观察。此外,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还有呋喃氟尿嘧啶、优福定、环磷酰胺、双氯乙亚硝脲、环己亚硝脲及甲环亚硝脲等。
3、放射治疗:治疗结果尚不满意,有人认为:
①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的可能,减少区域性淋巴转移、术中癌细胞的播散及局部复发;
②术后放疗:对手术完全医治病例,如肿瘤已穿透肠壁,侵犯局部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术后有肿瘤残存,但尚无远处转移者,宜作手术后放疗;
③单纯放疗:对晚期直肠癌病例,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有时能起到暂时止血、止痛的效果。
4、冷冻诊疗理念:冷冻诊疗理念是采用制冷剂液态氮,通过肛门镜充分暴露肿瘤后,选用大小不等炮弹式冷冻头接触肿瘤组织,可有效地杀伤和破坏肿瘤组织。在中晚期病人不能手术时,酌情采用,可减少病人痛苦,免于作人工肛门,配合化疗能获满意治疗结果。
5、对症与支持诊疗理念:包括镇痛与补充营养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直肠癌的多种综合诊疗理念 下一篇:结直肠癌 治疗新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