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结肠癌的人数比例在近几年呈直线上升趋势,这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肠癌常见的症状就是便血,其他常见的还有乏力、下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出现这些不适千万别大意,别觉得可能是痔疮或是饮食不当,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便血是一种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症状,有的人不以为然。殊不知,便血很可能就是大肠癌的信号。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千万不能对便血掉以轻心。但并不是大便带血就是患了大肠癌。
过去,我们的饮食以素食和谷物为主,现在则是红肉、蛋类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不断增加,同时,体力活动减少、精神压力加大、睡眠不足、肥胖、烟酒、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导致代谢毒素在肠道作用时间延长,肠道黏膜癌变的可能性增加。
结肠癌的便血表现为持续性、慢性带粘液血便,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粘液而无粪便。如果癌肿离肛门越远,便血发生比例就越低。直肠癌多有便血。结肠患者还会有肠梗阻的表现,这是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比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时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预防结肠癌,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癌症筛查也很重要,包括便常规、便潜血的化验、肛门指诊以及肠镜检查。5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群,要3-5年进行一次肠镜的检查;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也应该当心,炎性因子长期刺激肠黏膜,会增加黏膜细胞癌变可能。
研究人员通过数据分析,调查了5种生活方式对结肠癌发病危险的影响。这些生活方式包括:健康体重、少量腹部脂肪、经常锻炼身体、不吸烟、限制饮酒和均衡膳食等。饮食主要包括:水果蔬菜、鱼类、酸奶、坚果和植物种子、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量红肉和加工肉食。结果发现,保持这些生活习惯的参试者罹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更低。
肠镜是结直肠癌直接的检查方式,45岁以上抽烟人士、肥胖人士尽量定期做肠镜筛查,有结直肠癌、息肉家族史或腺瘤样息肉病史的人士更应定期检查,出现大便带血应随时就诊。对于肠癌的治疗综合治疗有着极大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长处,对癌细胞的发展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肠癌发病的早期信号 下一篇:肠癌晚期的主要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