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学界对结肠癌的产生缘由尚未明确,受诸多原因的影响,但初步认定本病的产生与多脂肪少纤维的进食有关,腺瘤状息肉、结肠血吸虫、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亦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约40%的结肠癌分布于直肠及直肠乙状结肠曲,其余分布于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及肝、脾曲等处。
结肠癌的发病特点:
1、患者大多在中年以上,但青年也有发病,男女之比约为2:1。
2、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习惯的改变,即便秘、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粪便表面常有少量血液和粘液附着。随病情发展,便血逐渐增多,并有里急后重感。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肿大、腹块、肠梗阻、恶病质、骶尾部持续性疼痛、大便失禁等症状。结肠癌一般生长较慢,转移较晚。
3、除上述症状外,根据癌肿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结肠癌很多发生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其次为盲肠及升结肠、横结肠、脾曲及肝曲。
下面我们看看症状表现:
(1)左侧结肠癌 由于乙状结肠腔很狭小,而且左半结肠的粪便已成固体,因此左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肠梗阻或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腹鸣较明显。癌肿溃破可使大便表面粘附血液和粘液,有时便鲜血。早期常易误诊为单纯性便秘。
(2)右半结肠癌 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右上腹不适、大便不规则、腹痛及腹部肿块,病情逐渐发展,出现进行性贫血、消瘦、发热等,常易误诊为结肠炎、肠结核、慢性阑尾炎、克罗恩病及胆囊炎等。
(3)结肠癌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有排便不清感觉。粪便变细,并带有血液及粘液。如癌肿侵犯骶丛神经,可出现剧痛,晚期可出现肠梗阻。癌肿可累及膀胱、前列腺及女性生殖器而出现血尿、尿频及排尿不畅。
(4)肛门癌 主要表现为便血及排便时疼痛。癌肿侵犯肛门括约肌,可引起大便失禁。
据调查统计显示结肠癌的发病与日常饮食有关、同时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60岁之间。结肠癌初起时症状不明显。中期以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有便不尽感,大便常常带有粘液和脓血。因此结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便血 结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肿瘤体积小的时候,由于粘膜尚完整,一般不会出现出血,随着体积的增大,由于炎症、血运障碍、机械刺激等原因,粘腊发生糜烂、溃疡,甚至肿瘤破溃而发生出血。当少量出血时,肉眼不易察觉,而粪便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
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肉眼血便。结肠癌的出血颜色多为暗红色,位置越近肛门,颜色越鲜红。部分病人由于癌灶位于右半结肠或靠近回盲部,且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也可出现类似于上消化道出血形成的柏油样便。出血量与癌肿的大小不成正比关系,亦不能确定即是癌肿所,所一些非恶性疾患如肠道的结核与慢性肠炎等也可有便血的表现。
而结肠癌亦可仅有粪潜血阳性,没有肉眼便血。由于恶性肿瘤预后差,如能早期发现则可明显地改善预后。帮对有血便或持续的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2.粘液便和脓血便 由于大肠内有大量细菌,肿瘤表面粘膜受到破坏时,继发感染,再加上坏死细胞脱落,以及大便通过对肿瘤的刺激、磨擦而产生大量分泌物等,出现粘液便或脓血便。
3.排便习惯改变 结肠癌时,可出现异常的排便表现,如便稀、便秘、血便、排便次数增加、大便形状改变等。
4.腹痛和腹胀 大肠肛门癌患者常出现 的临床表现还有腹通与腹胀。其中腹痛的发生的可能较腹胀的发生的可能高。疼痛的性质可分为隐痛、钝痛与绞痛。按疼痛的时间可分为阵发性疼痛和持续性疼痛。隐痛多发生在肿瘤侵犯至肠壁肌层后。
而当肿瘤侵透肠壁全层并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后,疼痛可加剧并转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绞痛多出现在肠梗阻时和肿瘤造成的肠道刺激引起。突发剧痛并伴有腹膜刺激征则提示肠穿孔。如病灶位于直肠和肛管部位,则腹痛发生的可能相对较少,其疼痛亦多以持续性疼痛为主,并在排便时明显加重。
当肿瘤侵及骶丛神经或骶骨后,可引起持续而剧烈疼痛。而当晚期病人由于肿瘤向腹腔进一步转移扩散后,可出现腹胀。腹胀亦可由急慢性肠梗阻、肿瘤所致肠道功能失调等引起。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出现哪些病症需警惕大肠癌? 下一篇:原发大肠癌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