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已经不再是人们感到陌生的名词了,这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特别是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的可能的第2位。我国虽较发达国家发病的可能低,但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据文献报道,在大肠癌远处转移中,肝脏是很主要的转移部位。大肠癌肝转移的可能为18%~83%;当临床上确诊为大肠癌时,即已经有20%~40%病例发生了肝转移,手术中发现的可能为8%~25%;死于大肠癌病人中60%~70%的人有肝转移。大肠癌肝转移不经任何治疗,平均生存期为6~10个月;相反,如对肝转移灶手术切除,其5年生存的可能可达30%~50%,甚至可获得痊愈。大肠癌肝转移术后,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的肝转移癌灶,5年生存的可能可达30%,效果不次于首次手术治疗的治疗结果。因此,面对大肠癌的医患双方,都必须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应积极寻找肝转移癌并及早治疗,这是提高大肠癌治治疗结果果的关键。
大肠癌被确诊后,其肝转移不容忽视
鉴于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的可能高,且已明确其转移的可能与浸润方式密切相关,即血行转移、淋巴转移、腹腔种植和局部浸润,其中以血行转移的发生的可能为很高。因此,通过以下检查,可早期诊断大肠癌手术前后有无肝转移的可能:
1.一旦确诊大肠癌原发病灶,术前行B超、CT检查,甚至经内镜鼻胆管抽取胆汁做CEA检查都可提示大肠癌肝转移的可能。
(1)术前、术中及术后B超检查是应用很广泛且无损伤的诊断方法。对于肝转移灶直径>2.0cm者,其敏感性达95%~98%,术中B超特别适宜隐匿在深部的肿瘤。对于直径<1cm的病灶检出比例不高。
(2)术前与术后CT检查已被广泛应用于肝转移癌的诊断,目前有以下几种CT检查方法:平扫、普通增强、大剂量增强、动脉造影下CT扫描、门静脉造影下CT扫描。一般说来,对于直径>2.0cm的肝转移灶CT的敏感性几乎为100%,但对直径<1.0cm的病灶敏感性很低。
(3)CEA(癌胚抗原)以CEA水平诊断大肠癌复发的敏感性为36%,而应用术后CEA水平诊断肝转移的意义更大,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94%。尤其是经内镜鼻胆管抽取胆汁测CEA价值更大。据研究表明,血清CEA预测复发转移比影像学及临床检查早6~8个月。
2.术中用手触摸肝脏,并结合术中B超检测。
3.加强大肠癌术后或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的随访第一年每3个月查CEA、B超、r-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AKP)1次;第2年每4~5个月检查1次;第3年每6个月检查1次;3年后每年检查1次。
4.对随访中怀疑有肝转移者行门静脉造影下CT扫描。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大肠癌的几种常见诊断方法 下一篇:直肠癌早期诊断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