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大肠癌 > 肠癌常识 > 正文

大肠癌有哪些遗传特点?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0-06-09 10:12:47 浏览次数: 20

    近期有研究发现,结肠癌和直肠癌极有可能会发生遗传,有人发现了结直肠肿瘤发生的另一途径,经这种途径发生的结直肠癌伴有锯齿状前驱病变、不同水平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V)和BRAF原癌基因(V599E)激活突变。体细胞BRAF突变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很少见。
  为此,Jass等对这些因素在其他家族性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研究对象为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非HNPCC结直肠癌家族,这些家族的共同特点是发生在不同家族成员的肿瘤,其MSI水平各不相同。Jass等对11个家族43名成员的55处肿瘤(25个息肉,30个癌变)进行了病理复查。检查V599E(等位基因特异PCR法)和MINT31 CpG岛甲基化。 结果显示,11个MSI-V家族都符合修订的Bethesda指南,其中6个(55%)家族还符合阿姆斯特丹1标准。V599E存在于63%的息肉和70%的癌变组织;比HNPCC和非选择性结直肠癌显著增高(P<0.05)。
  在受检查的癌组织中,80%显示MINT31过度甲基化。这些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较小,病变呈锯齿状结构者比非选择性结直肠癌显著多(P<0.05)。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家族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的证据,这种综合征与HNPCC不同,它们的BRAF突变和MINT31过度甲基化发生的可能较高,提示结直肠癌发生的锯齿状途径的根源。
  这一新的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为:病人发病年龄较早;多见于女性;多发生于右侧结肠;肿瘤免疫学证据不多;BRAF癌基因突变常见;DNA甲基化常见(DNA甲基化可使很多基因失活);DNA不稳定性常见,但同一家族不同成员的结直肠癌的DNA不稳定水平并不相同;起源于锯齿状息肉(以前认为锯齿状息肉是完全良性的)。
  近些年来,人们已认识到,结直肠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其病因和特性各不相同。这一新的综合征的遗传学基础现还不清楚,但推测受累家族有产生DNA甲基化的遗传倾向。
  有证据表明,有DNA甲基化的结直肠癌患者常常有结肠癌和其他癌症家族史。
  而且,结直肠癌似乎发生在一直被认为完全良性的息肉之中,因此迄今为止一直被人忽视。这些息肉还显示癌基因BRAF突变和DNA甲基化。发生在非高危家族成员的这种息肉也存在转变成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结肠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特点为,在婴幼儿时期很少见,一般多发生在10—40岁之间,病人的结肠长出许多没有带蒂的息肉,手术割下的肠子肉眼看就像蟾蜍皮一样。虽然病变弥漫整条街长,但病人自我感觉没有什么不舒服,只是偶而可能出现腹泻、便秘,下腹部不适,大便的便面带有多少不一的鲜红或暗红色血液。症状既无规律,又不严重,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视。
    本病癌变的倾向很高,30岁的患者有50%多发生癌变;而40—50岁的患者发生癌变的机会更大。因此,医生们估计第一次就诊的这些息肉病人当中有40%病变部位已恶变成癌。对于这种恶变比例很高的疾病,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进行结肠或结肠直肠切除手术。
    只要发现得早,或息肉虽已癌变但没有广泛转移或侵入身体的其他部位,经手术切除后,一般可达到完全医治的目的。双亲中有一方患病,子女就有半数得病。一个大的家族有时可能连续几代,出现几个或几十个这种病人。但是,也有个别家族中有隔代发病现象。在肠道尤其是大肠广泛出现十到数百个大小不一的息肉,严重者可从口腔一直到直肠肛管均可发生息肉,且常伴其他特殊临床征状。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