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相比起来,症状更不明显,且更加难以诊断。右半结肠癌之早期症状不明显,是有其解剖、病理特点的。右侧结肠肠腔较宽,壁较薄扩张性大,腔内容物较稀。故早期仅有乏力、纳差、腹部不适或腹胀感,癌肿常趋于肿块型并有溃疡,临床上表现大便带血,腹泻,如有部分梗阻可出现阵发性绞痛或腹泻、便秘交替史。故对有长期右中下腹部隐痛、排便习惯改变,特别是进行性贫血者要引起高度重视。
右半结肠癌易误诊
1、回盲部及升结肠癌肿生长缓慢,早期一般无腹痛。但当肿瘤浸润壁层腹膜或引起肠梗阻、肠壁坏死、继发感染等,可出现右中下腹痛,酷似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当回盲部肿瘤逐渐增大致阑尾血供受阻或阑尾腔开口受堵塞继发感染,或肿瘤本身坏死感染波及阑尾均可引起阑尾炎症。升结肠上段及结肠肝曲部位肿瘤同样可波及或误诊为胆囊炎。
2、成年人肠梗阻半数以上是结肠癌所致,老年人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更应考虑结肠癌可能。但老年人常常要到发生急性肠梗阻时才来就诊,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结肠基于胚胎发育、血液供应、解剖和功能等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右半结肠(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右半部)和左半结肠(横结肠左半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结肠癌由于发生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及体征也各异,应当注意鉴别。
右半结肠发生于胚胎的中原肠,血液由肠系膜上动脉供应,静脉血经肠系膜上静脉主要回流入右半肝,故右半结肠癌多转移到右半肝;而左半结肠发生于胚胎后原肠,血液由肠系膜下动脉供应,静脉血经由肠系膜下静脉进入脾静脉,再经门静脉到左半肝,故左半结肠癌比较易发生左半肝转移。
右半结肠肠腔较大,肠壁薄易扩张,生理功能是吸收水、电解质及部分葡萄糖,肠内容物多呈液态或半液态,所以右半结肠癌不易发生肠梗阻;而左半结肠肠腔狭小,生理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及贮存大便,所以肠内容物成形且较干硬呈半固态。原发癌肿多为浸润型硬癌,环状生长,故左半结肠癌临床上有近一半的病人表现为肠梗阻。而这种肠梗阻的出现往往是渐进性的,病变早期仅有大便习惯改变,随着病情的发展,环状生长的肿瘤导致肠腔缩窄而出现便秘症状。尔后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肠蠕动增强,故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常为两者交替出现。肿瘤再进一步发展引起完全性肠梗阻,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痉挛性腹痛、肠鸣音亢进及无排便排气等症状。
右半结肠血供丰富,结肠癌肿生长快,瘤体大,故80%的病人可于右腹部触及肿块,回盲部肿块尤为常见。由于癌肿侵及血管,常发生中央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导致溃烂出血。早期出血不多时表现为大便隐血,以后出血渐多,大便呈暗红或酱色。癌性溃疡继发感染,致肠粘液分泌增加,临床上出现粘液血便及贫血。而左半结肠患者因肿瘤坏死继发出血,可出现粘液血便或血便,但量一般较少,且血与大便相混合,色泽呈暗红或鲜红色,大出血者少见。
右半结肠癌早期约70%一80%的病人常有饭后右侧腹部隐痛和胀痛,活动加剧,偶尔为阵发性,出现类似慢性胆囊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阑尾炎等症状,易造成误诊。癌肿中心性坏死继发感染,毒血症状显著,临床上常表现为消瘦、虚弱、食欲减退、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左半结肠癌 下一篇:中医对大肠癌是怎么辨证分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