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骨转移在鼻咽癌的转移中常见,发生的可能在各大器官组织转移中占8.5%鼻咽癌转移多转至脊柱、骨性胸廓和盆骨等处,有相关研究标明,鼻咽癌骨转移可能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鼻咽癌骨转移常为多发,少数单发,溶骨、成骨、混合型均有。
一、鼻咽癌骨转移的类型
1、鼻咽癌骨转移的溶骨型:早期虫蚀样或小片状破坏,呈进行性扩大,边缘不规则;晚期呈大片状溶骨性改变,甚至整段骨溶解消失,伴病理性骨折。
2、鼻咽癌骨转移成骨型:早期在骨内出现较多的小片状密度增高影,或呈毛玻璃状密度逐渐增高,成骨性多发生在骨内,多不累及骨皮质。鼻咽癌骨转移混合型:既有溶骨性改变,又有成骨性改变,可致骨膨胀。
二、鼻咽癌骨转移的症状:鼻咽癌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椎骨、盆骨和肋骨为很多见,其次为肩胛骨、肱骨、股骨、颅骨等。大多数病例为全身多发性骨转移,单发性转移较少见。有学者认为鼻咽癌常转移至脊椎骨、盆骨和肋骨等可能与脊椎静脉系统的结构有关。脊椎静脉系统位于硬脑膜和脊椎周围。自身无静脉瓣,既与上腔静脉各回流支有直接关系,又能独立成为系统。胸腔压力增加时,就会引起血流缓慢、停滞、甚至逆流,为通过的肿瘤细胞制造停留和繁殖的机会。
鼻咽癌骨转移早期无任何症状,当肿瘤长大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压迫或安慰感觉神经末梢,或引起骨质破坏而出现疼痛。疼痛开始位间歇性,后变为继续性,夜间尤甚,休息或制动不能减轻。按压骨转移灶时疼痛明显加剧。局部病人伴有低热或贫血。骨质皮坏严重者可呈现病理性骨折。若为颈椎骨折,可压迫颈段脊髓,引起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晚期可呈现恶液质。
三、鼻咽癌骨转移的诊断
1、X线检查骨转移的x线表示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三种。前者常见,约占85%左右.表示为虫蛀样改变,骨小梁中断或模糊,椎体变形或变扁,穿凿状骨质缺损、边缘不规则,无骨膜反应。但X线检查的敏感性饺低,往往在疼痛发生后1-3个月才出现阳性的x线改变。
2、ECT全身骨扫描对骨转移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高于普通X线检查,后者要在病灶脱钙40%一50%以上才显示密度的改变,而骨扫描反映的代谢改变,一般较x线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骨转移的ECT表示为病灶部位同位素浓集。但骨扫描的特异性比普通x线检查低,要注意与骨外伤、骨髓炎、骨质的退行性变等病变进行鉴别。
3、与普通x线检查比较,CT优点在于它密度分辨比例高,并能对病灶进行横断面扫描,以致能较早发现骨转移灶。CT还能清楚显示骨转移灶的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指导治疗有较大的协助。
4、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灶,因为骨转移癌的信号与正常骨组织不同。肿瘤组织在T1WI呈中等或偏低信号.而脊椎椎体等扁骨正常时在T1W呈均匀的高信号。若鼻咽癌骨转移时,则该处正常的高信号被肿瘤组织的中等信号或偏低信号所取代。Gd-DTPA 增强后扫描,骨转移灶有较明显的强化,故易于发现早期的骨皮质和骨小梁尚完整的骨髓内浸润病灶。
四、鼻咽癌骨转移的治疗:鼻咽癌骨转移一般来临床IV期,即晚期,完全医治的可能性不大。鼻咽癌骨转移的重点在于控制转移灶,改善症状,并给予全身性综合治疗,以减少鼻咽癌骨转移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