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对于喉癌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清楚,该疾病的产生可能与长期过度吸烟、长期接触有害化学气体(如镍、铬、铀等)及粉尘(如石棉等)、接触放射线、病毒感染及喉咙长期使用不当、口腔卫生不好、喉角化症、声带白斑等喉部慢性疾患有关,近年来有研究认为与性激素睾酮增高有关。
喉癌病理:按病理组织分类可分为鳞癌、腺癌、未分化癌、淋巴肉瘤等,其中以鳞癌为常见,约占喉癌发病的可能的95%,其次是腺癌和未分化癌,淋巴肉瘤、纤维肉瘤很少见。
按病理形态大体分为菜花型、结节型、浸润型、溃疡型等四种。
按解剖部位分为声门上、声门、声门下、声门旁四型,详见如下:
1、声门上型:包括原发于声带以上部位,如会厌、室带、杓会厌襞等的癌肿,此型喉癌分化较差,发展较快,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咽部不适及异物感,肿瘤发生溃烂后,则有咽喉疼痛或干咳,晚期可有痰中带血;如肿瘤向下侵犯,可出现声音嘶哑,肿瘤增大阻塞喉腔可引起呼吸困难。由于声门上区淋巴组织丰富,可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肿大。喉镜检查可见喉部呈菜花样或结节样新生物。
2、声门区型:此型喉癌是局限于声带的癌肿,以前、中1/2处较多,分化较好,常属鳞癌I、II级,发展较慢,早期可出现声音嘶哑,如肿瘤继续长大,则可引起痰中带血和呼吸困难,晚期有咽喉疼痛、呼吸困难和颈淋巴结肿大。喉镜检查早期可见声带有局限性隆起或新生物,表面粗糙不平,如肿瘤增大,可见喉部菜花样或乳头状肿块;如肿瘤侵及环杓关节或喉内肌,可出现声带运动受限或固定。
3、声门下型:此型喉癌是指位于声带以下,环状软骨下缘以上部位的癌肿,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瘤增大侵及声带,可出现声嘶、咳嗽、痰血,晚期带有呼吸困难,亦有穿破甲膜、侵入甲状腺,颈前软组织,亦有沿食管前壁浸润者;喉镜检查可发现声门下区新生物。
4、声门旁型:指原发性喉室粘膜的癌肿,早期可无症状,出现声嘶后才发现,病程较长,发展较慢,病情进一步恶化后可有咽喉痛,并放射至耳内,晚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干咳和呼吸困难症状。
喉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患病者几乎邻有长期抽烟历史。好发于50~60岁男性。喉癌的患病人数,男性为女性的10倍,原因之一就是男性吸烟人数比女性多,而且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罹患喉癌的可能性越大。
喉癌越早发现,手术中才能多保留喉部正常组织,对术后发音、呼吸和吞咽功能影响比较小。其实,早期发现喉癌很简便的方法就是“听声辨血”,即声音嘶哑和咳痰带血是该病的典型症状。
国内、外对喉癌实施保全喉功能手术已取得了显著的治疗结果,大多数病人在长期生存的基础上保留了喉功能。
喉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往往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者占54.5%,与主癌灶的切除不完全有关。
有学者报道切缘阳性病人的局部复发的可能明显高于切缘阴性病人。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在黏膜浅层,喉癌的侵袭边缘与肉眼确定的肿瘤边缘基本一致;而在黏膜下深层,则有两种情况:一是梯形侵袭,即黏膜下深层侵袭范围大于肉眼确定的肿瘤边缘;另一种是倒梯形侵袭,即黏膜下深层侵袭范围小于肉眼确定的肿瘤边缘。
因此,手术中仅仅依靠手术者肉眼观察黏膜表面的病理改变尚不能完全确定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另据文献报道,95%的声门型喉癌侵袭范围距离肿瘤边界均<4.41 mm。
部分喉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确定肿瘤范围,获得阴性手术切缘,尽可能保留正常黏膜以利重建喉的功能。肿瘤切缘的含意包括其周边及深层的各个部位,有无癌细胞累及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切缘阳性是指显微镜下肿瘤细胞残留或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通过大量喉连续切片分析,一般认为声门型喉癌手术切缘安全边界为肿瘤边缘5 mm 以外。通过免疫组化、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肿瘤边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DNA 含量显示,距肿瘤边缘10、5 mm处黏膜与0 mm处黏膜之间细胞的增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肿瘤边缘5 mm以内黏膜呈重度或中度非典型增生,5 mm以外黏膜呈轻度非典型增生或正常,从而认为声门型喉癌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界5 mm以外较适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如何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检查 下一篇:鼻咽癌患者放疗就发烧,这是什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