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鼻咽癌患者其发病因素不同,因而症状也不尽相同,导致的存活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通常,鼻咽癌从出现症状至死亡的自然生成期约为18.7个月。放疗后平均5年存活的可能为50%—60%,10年存活的可能为21%—33%;I期5年存活的可能约90%,II、III、IV期分别为70%、50%、20%。
由此可见,生存的可能与临床分期有明显关系,病期越早,治疗结果越好。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5年生存的可能约为50%左右,影响5年生存的可能的主要因素为癌瘤的复发和转移。
近年来研究表明,鼻咽癌放疗后5年累积复发的可能为25%,其转移的可能为22%,如何减少患者的复发的可能和转移的可能,从而减少患者的病死比例,是提高鼻咽癌患者生存的可能的关键,故健康治疗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
1. 临床分型临床观察发现,远处转移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而远处转移的发生的可能又与临床类型有关。病灶为局限性者,远处转移的可能为8.3%,上行型38.9%, 下行型52.65% ,混合型66.7%。就远处转移而言,混合型发生的可能很高,下行型其次, 局限型很少。
2. 病理类型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放疗,其次是化疗。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直接影响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敏感性而影响预后。有文献认为: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的5 年生存的可能为44.4%,泡状核细胞癌的5年生存的可能为63.2%,二者有统计学差异。陈灼怀等统计,泡状核细胞癌5年生存的可能为71.7%,未分化型为55.98%,分化差的鳞癌为32.16%。关于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目前的结论不一,有文献认为,单纯放疗预后似乎与临床分期关系不大,但综合治疗,分期与预后关系密切。多数文献统计表明临床分期与预后是有关系的。
3.组织学特点近年来有关鼻咽癌预后的研究发现,癌组织间质中淋巴细胞或浆细胞的数量与预后关系密切。也有人认为,影响放治疗结果果的因素可能与淋巴细胞的数量关系不大。但是病理证实淋巴细胞数多量为59.5%,中等量为51. 2% 、少量为41.09%,三组有统计学差异,因此认为,对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三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并且发现浆细胞的多少与癌的组织学形态有关, 分化差异的鳞状细胞癌含浆细胞少量者,比例数要大,占46.89%;多量者较少,占17.01%。据认为癌组织中,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浸润在癌组织中致敏的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细胞毒使邻近癌细胞破坏和崩解,所以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反应的患者,提示预后较好。
4. 复发与转移在鼻咽癌的治疗后死亡的原因中,有34.4% 是因为原发灶未能控制而复发扩散,或癌肿合并出血而死亡。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一旦出现复发多数发展迅速,复发时间多在6 个月_2 年之间。复发患者中大约50% 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的发生的可能与颈部淋巴结的体积大小有关。若颈部淋巴结的直径大于8em,远处转移的可能则高达40%,如锁骨上己有淋巳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可能将上升到50% 。
5. 年龄从临床统计的资料来看,鼻咽癌放疗后,年龄越小预后越好,年龄小组无论是5年或10年生存的可能均高于年龄高组;20岁以前组,5年生存的可能可达50%, 10年生存的可能达45%,30岁以上组,5年生存的可能为46.74%,39岁以上组5年生存的可能41.4%。
6.完全医治性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速度明显影响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无病生存的可能、无远地转移生存的可能、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的可能.缓慢退缩的预后很好,快速退缩的其次,残留的很差。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鼻咽癌的预后怎么样? 下一篇:鼻咽癌采用冲击诊疗理念效果如何?